魅力凉山,招来天下游客

王朝旅游·作者佚名  2009-06-0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融融的春意,浪漫的月光,火红的三角梅,浓厚的风情,把凉山彝族自治州装点得如此婀娜多姿。五·一黄金周,凉山迎来游客98.45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42.95%,旅游收入高达2.07亿元,同比增长71%。各景区农民户均旅游收入在0.5万元以上,仅冕宁复兴镇黄金周旅游收入就达1000多万元,成为惠民兴州的重大举措。凉山外地游客大幅增长,达70万人次,为去年同比的2.3倍。另外,自驾游人数剧增,自驾车辆达3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3.3倍,仅泸沽湖景区自驾车就占了游客总数的八成多。凉山旅游自去年“冬旅会”以后,持续“井喷”,应该说得益于旅游资源与民族文化资源融为一体的开发战略思路;“拥抱山水阳光,领略彝族风情”的鲜明旅游开发主题;加快提升和开发西昌作为川滇旅居集散中心城市形象的定位和城市服务功能。

西昌跃升川滇旅游中心地

西昌是“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是凉山的州府所在地,古有南方丝绸之路,今有108国道和成昆铁路经过这里,是川滇贵西部的经济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贯穿东西南北六条精品旅游线,形成了最佳旅游网络。

西昌,无论是以地理位置还是面积来讲,只能算是一个小城。然而在经过去年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后,这座春天栖息的城市正以大手笔、大气度开始经营着。今年五·一正值农历十五,月城西昌确定了“五月到西昌看月亮”的黄金周旅游主题,并由“看月亮、吃樱桃、游邛海、打火把”系列活动为支撑。七天时间就吸引43.4万人次到西昌旅游休闲度假,较去年同比增长了五成,旅游收入达1.3亿多元,同比增长了64%。一名车友俱乐部的负责人在西昌旅游后,对西昌的印象用了“四个字”概括:观-----邛海美景,沐-----和煦春光,赏-----皎洁月色,宿-----生态宅院。他说黄联土林、月亮湾、青龙寺等景点都十分漂亮,并表示一定向其他车友推荐这条线路。

民族文化铸就旅游魂

凉山黄金周之所以人气旺,民族文化是一大因素。此间,凉山配合旅游推出了“格沙乐”火把狂欢夜、彝族经典歌舞剧《火·图腾》演出,彝族达体舞互动,毕摩文化展示,访摩梭古村落和彝家山寨,品原生态习俗等民族文化元素含量非常高的项目。如火把狂欢夜就有上万的游客进入不眠夜。活动的英语主持人,来自美国的罗娜女士在激情的气氛中,把事先准备好的主持词抛到一边情不自禁地说:“彝族-----东方狂欢夜的民族元素,我爱您-----彝族。”

泸沽湖摩梭古村落-----格萨村,38户摩梭人家几乎每天从早到晚都在接待络绎不绝的游客,仅出售花腰带就达5000多根,展示了摩梭文化的无穷魅力。据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七天时间全州民族文化商品销售收入3000多万元,超过去年全年的收入。七天时间所有文化活动的上座率均在100%以上。

举全州之力聚全民之智

据当地假日办负责人介绍说,今年五·一黄金周有16个省市和法国、美国等9个国家的游客到凉山旅游,而且外地游客增多,凉山旅游已走向产业规律良性发展之路。泸沽湖景区游客近3万人次,旅游收入1168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一倍以上,旅游考核的四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灵山寺的游客达7.3万人次,旅游收入1000多万,外地有4000多辆自驾车来景区游;螺髻山景区游客达8000多人次,旅游收入280万元。整个黄金周,景区无安全事故发生,也无大的旅游投诉。

凉山始终将旅游产业的发展壮大作为惠民兴州的一项重要举措,一如既往地举全州之力,聚全民之智,争取早日实现中国西部旅游后花园和亚洲旅游目的地的目标,不断彰显凉山的旅游魅力。五·一来西昌旅游的原南开大学教授董某和家人在西昌一住就是4天,仍然兴犹未尽。他说:“我家是上海人,过去从来不知道中国还有这样美丽的地方。城市布局富有民族特色,彝族姑娘人美服装也漂亮,邛海比西湖还美,我们家对西昌的印象太好了。我热爱这座城市,但遗憾的是西昌在外地特别是在上海几乎无人知晓,希望当地政府能加大宣传力度,把西昌介绍给世界,奉献给人类。”而来自法国的希尔先生在泸沽湖一住就是十四载,他说,因为这里真是人性净化的最佳地……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