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将全面启动川西农居风貌保护性建设

王朝旅游·作者佚名  2009-06-0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绿意幽幽的竹林,是自然纯朴的乡居;风吹之时,竹林沙沙低歌,阳光照处,光影斑驳流动——这一川西所独有的农居风貌“林盘”,将在科学规划后进行保护。这是我市首次在大规模农村建设推进中引入风貌土物保护理念。

现状:四川林盘全国唯一

“我市在长期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广大的农村区域形成了星罗棋布的‘林盘’,这些林盘作为传统农耕时代文明的结晶,与成都平原农耕条件、传统农耕方式和居住生活需要相互协调,较好地维护了成都平原农耕条件、传统农耕方式和居住生活需要相互协调,较好地维护了成都平原的生态环境。”昨天,市建委有关负责人说。

据该负责人介绍,“林盘”这一建筑和环境形态传承至今,构成了成都平原特有的、在全国具有唯一性的川西农居风貌。为了保护这一独特风貌,市建委于去年牵头启动了川西农居风貌保护性建设规划的编制,目前已完成全市的林盘现状调查,明确了保护性建设的思路。

调查:全市农村林盘约9万个

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全市农村区域现有各种规模的林盘约9万个,其中,10户以上规模较大、植被环境较好、林盘特征典型的大中型林盘共有7749个,占全市林盘总数的8.6%,大中型林盘内现有居民28.5万户,居住人口97.9万人,总占地面积15985万平方米。

目前初步确定的保护思路是在农村新型社区覆盖范围之外选择一定比例的规模较大、价值较高的林盘点,合理布局,作为林盘聚居保护点,进行建设性保护,吸纳部分周边农民进入林盘点居住,将其建设成为具有川西农居风貌特色和现代人居环境功能的新型农村聚居点。

保护:确定2500个林盘聚居点

目前,结合我市新农村建设布局规划,通过对全市林盘分类比较和区域平衡、筛选,初步确定全市林盘聚居保护点2500个左右,占全市大中型林盘总数的32.26%,占全市林盘总量的2.77%;其中二圈层占30%,三圈层占70%。

与此同时,将选择一批林木景观形态较好、生态环境优美的林盘,规划为全市林盘生态保护点。结合全市生态环境和川西农居整体风貌保护的需要,全市林盘生态保护点数量初步确定在全市林盘总量的15%左右。目前,各区(市)县的《川西农居风貌保护性建设规划》已进入初审和修改完善阶段,经市规委会审定后,各地将按照规划开展试点。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