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好,机杼夺天工,孔雀妆花云锦烂,冰蚕吐凤雾绡空,新样小团龙。”这是明末诗人吴梅村在《望江南》中写到的。词里所说的,就是南京云锦。南京云锦因其绚丽多姿、美如天上云霞而得名,至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南京云锦与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广西的壮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近年来南京云锦已经成为文化江苏和文化南京最具代表性的历史人文亮点之一。
南京云锦的木机妆花是中国4700多年丝绸织造史,尤其在3000多年的织锦历史中,唯一流传至今不可被机器取代、凭人的记忆编织的传统手工织造工艺.自公元1280年,南京云锦就一直被选作皇家服饰专用品。元、明、清三朝云锦织造业也因此而成为当时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并产生了“云锦妆花”的奇特品种。明代官府在南京设立了织染局、神帛堂,清代皇室内务府特设了“江宁织造府”,使其在丝绸行业中迄今仍处于最高的地位。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人世繁华的描写,就源于“江宁织造”。
由于云锦长期用于专织皇室龙袍冕服,在织造中往往不惜工本,精益求精。故而形成了云锦的图案丰富多姿、花形硕大、造型优美、设色浓艳大胆,尤以用金为其特色,配色自由,色彩变化多样的特点。
南京云锦是用长5.6米、宽1.4米、高4米的大花楼木织机,由拽花工和织手两人相互配合手工操作织造出来的。一个熟练的“拽花工”与“织手”要经过多年培养,才能熟练操作,因此,这些手艺多成为世袭的行业。其秘密的工艺与配方,往往秘不外传。古人用手工织造的云锦的主要品种有“织金”、“库锦”、“库缎”、“妆花”四大类,前三类目前已可用机器生产,唯“妆花”的“挖花盘织”等工艺由于其特有的创作要求与制作手段,至今尚不可被机器所替代,目前织造仍只能沿用古老的手工工艺和织机。而这类织锦多用于皇家礼仪性服饰中,由于中国社会的变革,其工艺几近失传。
南京云锦古代曾沿着陆上丝绸之路经中亚、土耳其到达地中海地区;明代以后通过海上丝绸之路销往东南亚等地,真是“南京云锦,衣被天下”。“寸锦寸金”,在经济外贸上取得巨额利益,同时对于促进丝绸文化的传播与技术交流,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南京云锦浓缩了中国丝织工艺的历史、文化和技艺,继承和再现了中国丝织工艺的精华,是中国织锦工艺的“活文物”。
古代丝绸文物对研究古代经济、文化、社会及古代的科技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历年在各地出土的大批丝绸文物,展现了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灿烂的丝绸文化。但是出土后由于受到保藏条件的限制,很多丝绸文物碳化腐朽严重,只有通过不断复制才能使文物珍品得以再现,使传统工艺得到流传。在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距今2276年)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田猎纹绦”、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距今2100年)出土的汉代“素纱禅衣”、“绒圈锦”等中国古代丝绸文物,就是用云锦手工织造工艺及大花楼木织机复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