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扬帆话今昔

王朝旅游·作者佚名  2009-06-0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七里扬帆"是古"严陵八景"、今"新安十景"之一,是建德市最具诗情画意的景观。

关于"七里扬帆"的来历,首先得从"七里泷"说起。宋《严州图经》记载:"七里泷在城东四十里山峡之中,谚云:'有风七里,无风七十里',因此名之。"这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文字记载。从图上看,七里泷起于严州城(今建德市梅城镇)乌石滩,止于严子陵钓台。在古代,"泷"是"急流"、"急水"的意思,故乌石滩又称之为目泷口,严子陵钓台为下泷口。当然,"七里"是虚指,泛指路程遥远。事实上,上、下泷口之间实际距离为23公里,因两山夹峙,江面陡窄,为急流险滩。

七里泷是千里岗山脉和龙门山脉夹峙而形成的峡谷。在古代,严州为浙西、皖南、赣东必经的主要商埠之一,它向东顺江而下可达杭州,向西逆江而上可至徽州,向南可到婺州(今金华)、衢州,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以水上交通为主的时代,舟楫下行,靠水流即可,而舟楫上行,则全凭风力。由于七里泷滩多流急,河道弯曲,舟楫上行十分艰难。苦无风可借,则需纤夫挽纤才行。元朝诗人鲜于枢曾写道:"惊流激长滩,百折怒未已。篙师与水争,退尺才进咫。技穷解衣下,力排乃过止。维时春冬交,冰雪寒堕指。我时卧舟中,起视颡有此。"可见,舟楫上行七里泷之艰险。

"七里扬帆"之名,源于"有风七里,无风七十里"之谚语。谚语的正确理解是:舟楫从下泷口上行,需等候东风。东风起,船借风力,"七里"长滩,嚼息可过;倘是无风可借,靠人力牵挽,则费时费力十倍于顺风。换句话说:有风时,这段狭长的路程仿佛只有7里路程一般,瞬息可过;而无风时,这段峡谷变得十分冗长,仿佛有70里路程……因此,当东风一起,这里千帆竞发,艄公号子,响彻云天。唐代诗人方干在描绘"七里扬帆"时,用"一瞬即七里,箭驰犹是难。樯边起岚翠,枕底失风湍"来形容,就是明证。

"七里扬帆"之所以成为"严陵八景"之一。与七里泷两岸"锦峰绣岭"的自然风光是密不可分的。民国《建德县志》载:"两山夹峙,一江如带,中流鼓棹,帆飞若驶,兼以江水澄清,锦鳞游泳,时有渔歌矣乃,山谷相应。"试想:青山、绿水、白帆、渔歌,再加上蓝天、白云,共同构成了一幅多么壮美的江山行舟图啊!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借此景抒情,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景以文显,文以景传,"七里扬帆"名扬四海。

自富春江水电站建成后,这里"高峡出平湖"。昔日的急流险滩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条平静的绿水长湖。连绵的青山似画屏,蜿蜒的江水明如镜,山环水绕,形成了独特的山青、水清、史悠、境幽的风景区特色。同时,随着机动船的普及,昔日点点的帆影亦随之消失,在现代人眼里,"七里扬帆"便成为一种遥远的记忆……

1982年,国务院批准富春江-新安江风景名胜区为全国首批4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七里泷以其独特的山水景观和丰富的人文古迹成为该景区得分最高的风景小区。之后,要求重现"七里扬帆"景观的呼声愈来愈高。1999年,建德风景旅游局和建德林场联合对七里泷景区进行开发,以弘场新安文化、构筑生态旅游精品为宗旨,推出了"七里扬帆"特色旅游项目。"七里扬帆"因其"人行明镜中,帆浮翠屏间"之妙趣而备受游人青睐,国内外游人纷至沓来,短短一年时间就使富春江七里泷景区成为浙江省新兴的山水旅游热点。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