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气候炎热,昼长夜短,相对其它季节而言,官兵在衣食住行方面更要注意保健。但在日常生活中,不少官兵却在夏季保健方面常常出现一些不该出现的误区。
夏季跑步越早越好?
夏季到了,外训也全面展开。因为天热,许多官兵在外训点的时候认为在早上跑步越早越好,有利于身体健康。事实却是,在天亮之前或天蒙蒙亮的时候,气温确实较低,但空气却未必清新。据专家研究,夏季空气污染物在早晨6点前不易扩散,此时常是污染的高峰期。在日出之前,因为没有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附近非但没有多少新鲜的氧气,相反倒积存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这对人体健康显然是不利的。此外,跑步太早易受“风邪”的侵害,易患伤风感冒,也易引发关节疼痛、胃痛等病症。所以夏季跑步的时间不宜早于6点。
空调应保持恒温或准恒温状态?
许多单位在夏季使用空调时,都将温度定在某一个值上,以尽可能地使居室保持恒温或准恒温状态。其实,有关专家通过试验发现,不断调节居室温度,可以使人的生理体温调节机制不断地处于“紧张状态”,从而逐渐适应温度的急剧变化,提高人的自我保护能力,不易感冒或患上其他居室病症。从这个意义上说,空调也是一种保健品。当然,刚开始利用空调进行这种调节时,整个居室的温度变化幅度应控制在3至5℃;半个月后,幅度可逐渐提高到6至10℃。温度变化也不要太突然,而是要平稳地提高或降低(每次调节以1至2℃为宜)。
夏季“冲凉”最舒服?
一到夏天,由于天气炎热,大多数官兵训练回来大汗淋漓,往往拧开自来水龙头冲洗降温。多数官兵都认为此法爽心健体,殊不知,这种“快速冷却”的冷水浴,常常会“快活一时,难受几天”。炎夏,官兵们活动时吸收了大量的热量,人体肌肤的毛孔都处于“张开”的状态,而“冲凉”会使全身毛孔迅速闭合,使得热量不能散发而滞留体内,从而易引起高热症;同时,“冲凉”之时,因脑部毛细血管迅速收缩,也容易引起休克;“冲凉”过后,人体抵抗力降低,感冒也容易“乘凉而入”。因此,夏季训练回来的时候,应待身上的热散发过后,再采取一些清凉措施。
越是天热,越要少穿衣服?
一般来说,夏季衣服覆盖面积越小,身体散热也越快,因而愈觉得凉爽。但也不能一概而论,以为“盛夏酷暑时打赤膊最凉快”。研究表明,赤膊只在皮肤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方能增加皮肤的传导散热。而酷暑之日,气温一般都接近或超过37℃,皮肤不但不能散热,反而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因而打赤膊或仅穿一条小背心会感觉更热。从这个意义上说,越是暑热难熬之时,越不要打赤膊。
夏天喝啤酒能解暑?
暑天喝上一杯冰镇啤酒,的确有一种凉爽的感觉。但是,多喝啤酒照样能使人感觉口干咽燥、全身发热。因为啤酒毕竟也含有酒精,和冬天不同的是,夏天气候炎热,人体出汗较多,消耗也大,如果再不断地喝啤酒,由酒精造成的“热乎乎”的感觉也会持续不断,口渴出汗现象将更加厉害。这不仅达不到解暑的目的,反而会降低人的思维能力和工作效率,甚至会造成工作中的差错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