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时节儿童别忘防乙脑

王朝母婴·作者佚名  2009-07-31

放暑假了,父母亲把阳阳送到乡下外婆家避暑。从前天起阳阳开始发高烧,不想吃东西,怕冷,嗜睡,到附近乡卫生院就医,服过消炎药和退烧药,症状无好转,仍高烧不退,并抽风一次,外婆急忙将孩子送到市医院,经专家会诊,确诊为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人和动物特别是家禽(如猪)都可作为传染源,蚊子是乙脑的主要传播媒介。一般潜伏期为10-14天。

本病发生在7、8、9月,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患儿开始表现发烧、量体温在38℃左右,伴头痛、频繁呕吐或抽风等症状,经消炎和退烧治疗效果不佳。早期易误诊为“上感”或“中毒型痢疾”等。两天后病情迅速恶化,持续高烧不退,全身强直性痉挛或四肢间断性抽搐,随后进入昏迷期,如抢救不及时,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若幸存其后遗症也较多。对怀疑病儿尽早做腰穿、化验脑脊液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治。

有关专家提醒,气候炎热的夏秋季是蚊子猖獗的时节,也是乙脑高发的季节,高峰期在7月下旬-8月上旬。广大市民应重视防蚊、灭蚊工作,防止流行性乙型脑炎。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202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聯絡我們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