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吃饭了,四岁的雷雷仍拿着玩具不肯放,叫了几遍也没反应,妈妈决定来点硬的。雷雷哭闹着不肯放玩具,挣扎间竟用玩具把妈妈的头给敲出了个大包。妈妈这下可火了,生气地把孩子说了一顿。
可说完之后,看着儿子哭得可怜兮兮,她又心软了,开始后悔:自己这样批评孩子,会不会给他留下心理阴影?
雷雷妈的担心,生活中相信不少父母都有过类似的困扰:孩子难免会犯错,不批评是不可能的,面对孩子的错误,父母有责任批评和管教,可怎样的批评才能既有作用,又不伤害孩子呢?心理专家告诉我们,在批评和尊重之间,了解孩子的承受能力,并选择适合的批评方式,会帮助父母找到平衡。
批评的态度——批评不等于不尊重
对于众多家长的问题,“乐暄之家”家庭治疗中心宫学萍说,现在的家长保护孩子自尊的意识增强了,可有时却把“对孩子的尊重”和“管教孩子”这两件事给简单对立起来,好像保护孩子的尊严,就要放弃最基本的管教和批评。其实,如果我们了解孩子在不同年龄段对批评的接受方式,就完全可以根据他的承受能力,进行适当的批评。在孩子做错事时,明确地告诉他“这件事你做得不对”是非常必要的,不能因为担心伤害,就不批评、不管教。
批评的目的——公平教育
如果我们本着尊重孩子这一出发点,来选择批评的方式,批评便是公平的。不会以大欺小地指责、谩骂孩子;也不会因为他年龄小,就放松管教,任由孩子一再犯错。最简单的批评,就是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比如,对一个四岁的孩子,应当让他知道,用硬邦邦的玩具打妈妈的头,妈妈会很痛,他也不应该用这样的方式去攻击别人。而这样的批评,并不存在不尊重或伤害。
对孩子造成伤害的批评,往往是由于我们忽略了自己该告诉孩子的重点是什么。就拿雷雷妈的例子来说,孩子打了妈妈,我们可能一时气极说,你竟敢打妈妈,真是个坏孩子!但这样会把一件具体的事,扩大到“坏”和“好”的区分,给孩子留下长远的影响。我们真正应该告诉孩子的重点是:打人是不好的行为,会伤害到别人。
批评的方法——一事归一事
因此,在批评孩子的时候,我们只要明白自己的批评是为了让他知道,做什么样的事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而不是为了伤害他或给他打上“坏孩子”的标签,就不会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
建议家长:批评一定要针对具体的事情,比如,孩子回家后忘记洗手,应该告诉他,每个人回家后都要洗手,不洗手对健康会有很大危害,而不要扩大到其他事情上,或把孩子以前犯的错陈芝麻烂谷子一并又反倒出来。当孩子的错误举动涉及人际关系时,最理想的方式是用两个步骤去“完成”一次批评:1.把自己对于孩子某个行为的感受直接告诉他。2.平静地告诉孩子,你知道他是一个好孩子,只是这次做错了。
了解更多科学早教知识,请登录早期教育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