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我就偏爱文科,长大后却阴差阳错地考入了医科大学,每天长达8个小时的医学课程和枯燥乏味的分子结构、化学方程式一度让我对大学生活甚至对人生产生了怀疑。幸运的是,在医科大学还有一门颇具人文元素的精神医学专业。精神医学专业尤其是其中的“性格缺陷”课程简直就是我人生的救命稻草,我的人生由此开始阳光明媚,灿烂无比。
PClady独家专稿,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性格缺陷”课程之所以“救我于水火”,不仅仅因为它为我的生活带来了阳光,更因为课堂上教授所讲授的各种性格的特点以及性格缺陷的诊断标准就好像在说我自己一样,令我意趣盎然。比如教授说的“如果不能吸引他人的注意或者得不到他人的关心,心里就会忐忑不安”,“尽管是微不足道的事情,也极易大动肝火,甚至与人发生冲突”,又比如,“绝对不将事情委托给不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的人”等等。虽然我还不至于那么严重,但是每一条都与我的生活状态或是我的内心感受似曾相识。从教授的课上,我知道我是一个具有表演型性格、强迫型性格和边缘型性格偏向的人。
事实上,细腻、丰富的感受力人人都有,每个人都是一路体验着各种情绪长大的。因此,其实世界上的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带有某些性格缺陷。可以说这些性格缺陷是构成健康生活所必须具备的一些要素。而那些真正被认为性格怪异的人,只不过是这些缺陷在他们身上更为强烈和突出罢了。
从医科大学毕业之后,我毫无悬念地成了精神科医生,并且是具有强烈人文色彩的酒精中毒领域的专业医生,在大学附属医院治疗相关的患者。酒精中毒者中有很多人都存在着某些性格缺陷,其中偏执型性格的患者最为常见,也最难治愈。我在接触这些患者的同时,也慢慢了解到一个人的性格会影响到家人甚至所有身边人的生活,如果性格缺陷严重的话,不仅困扰周围的人,还会让自己深感疲惫。
为了尝试不一样的人生,我放弃了作为一名专业医生的理想,开始涉足文娱界做了一名记者。作为记者,我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经历的人。毕竟我是精神医学专业出身,所以总是会特别留意周围人的表情和行动,对他们的性格特征进行逐一分析。他们中间有些人因为自己的性格而伤透脑筋,也有一些人根本没有察觉到自己性格上存在的问题。
从孩提时代到耄耋之年,我们有很多次角色转换的机会,成为社会人,成为某个单位某个公司的一名职员,这是大多数人都要经历的。作为一名职员,你的工作积极性,你的工作业绩在很大程度上都与你的上司有关。如果你的顶头上司是强迫型人格的话,极有可能会扼杀了你的创造性和主动性,降低你的工作效率。不仅如此,小心翼翼的、令人窒息的职场气氛也会让你以及和你一样的职员备受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