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用东方赢得世界

王朝女性·作者佚名  2009-10-3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崔华峰,中国资深高级室内建筑师,被设计界人士

尊称为“崔老师”,从事一线设计25年。

崔华峰以及他的工作室,这几年来一直遭遇着媒体的“狂轰滥炸”,对于媒体,他有些无可奈何:大家都努力把他或者他的工作室往自己的主题上靠,但鲜有人能读懂他,尤其是他对东方文化的情感。

那天,从上午九点到下午六点,我们的聊天一直没有中断,有没有读懂不敢说,但我读出了他眼里对东方文化的迷恋、执着,而谈到设计界对东方文化的视若无睹时,他眼里的焦虑看得让人心疼。

本期主角:崔华峰

设计界尊称其“崔老师”,中国资深高级室内建筑师,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从事一线设计25年。现主持崔华峰空间设计顾问工作室,主攻企业总部空间形象策划、设计与顾问,设计方向是:当代·东方·印象。

威水史

1999年,崔华峰获全国艺术设计金奖、铜奖;2004年,被授予“全国有成就资深室内建筑师”称号;2005年,荣获亚太区室内设计大奖·荣誉奖。

主要设计项目有:丰彩印刷企业总部、NFLKK企业总部、广州纺织工贸集团企业总部、中国联通广东分公司企业总部、发展中心大厦空间艺术、中国农业银行广东企业总部空间、康威集团企业总部空间、《东方印象酒店》总体设计。

印象

看到他的笑容会想到佛

多年前见崔华峰第一面,就记住了他的笑:平和的、自然的,似乎不着痕迹,却能把你内心的坚冰融化于无形。有人说,看到他的笑,会想到佛。采访那天,他拿过来两把扇子,一边轻摇蒲扇,一边聊天,更让人想起仙风道骨这个词。

在小洲艺术村里,要找崔华峰的工作室一点都不费劲,只要记住两点:一是,三层小楼的外墙上爬满了绿色藤蔓,据说这种植物叫爬墙虎,四季都疯长,四周,很难找到这样一个完全隐藏于绿叶之中的小楼;二是,门口竖着一面五星红旗,在满目葱茏的背景墙前,旗帜格外耀眼。他说,从工作室搬到这里开始,就把红旗竖在门口,已有好多年了。

作品鉴赏

作品:《建造上好材为梁,生活中好体为栋》,荣获2005年亚太区室内设计大奖·荣誉奖

地点:南方李锦记总部

设计理念:南方李锦记是一家保健品企业,主张人的身体和建筑上的栋梁一样,都需要用最好的材料。雕花梁背后的墙上,有随机排列的50种中草药名称,汉字、中草药、雕花梁这些东方元素准确地传达出李锦记的品牌文化。

作品:《积少成多,连年有余》

地点:中国农行广东总部

设计理念:“连年有余”是抽象的,但崔华峰希望铁制的鱼形储蓄罐在视觉、听觉(硬币投进去的叮当声)、触觉,还有沉甸甸的质感上,都能把“连年有余”这种感觉落到实处。

设计主张

把东方文化融入现代空间

崔华峰对东方文化的情感,超出一般人的想像。1999年,在把全家移民的手续办妥后,他忽然决定:不走了。朋友都骂他傻。说起这些,崔华峰很淡然:没别的,就是舍不得离开中国,中国那么深厚的东方文化,到了国外就很难找到了。

因为割舍不下对东方文化的迷恋,崔华峰留了下来,在小洲村建立了工作室,开始重新定位自己的设计方向:把东方传统文化以当代的手法传承下来,让东方文化与精神融入现代空间里,让东方文化能通过他的设计走得更远一些。在工作室入口处第一个招牌上,刻着“当代·东方·印象”六个字,可谓是他设计主张的浓缩。

如何在空间里传承东方文化?说起来抽象,可看到崔华峰的设计,就觉得所言不虚了。

两年前,崔华峰设计的珠算灯就引起了人们对东方文化的重新审视:灯座上有青花陶瓷的算珠,拨动时清脆的声音让人想起充满智慧的算盘年代;灯座底部有一枚方形印章,是“崔华峰印”,珠算、青花陶瓷、印章这些东方元素都融汇在现代造型的一盏灯里了。崔华峰还给每盏灯都取了很“中国”的名字,如满打满算等。可以说,每个名字都深藏着东方式的人生观。

至今,“当代·东方·印象”一直是崔华峰坚持的方向。在他主攻的企业总部空间形象设计中,东方文化总是能恰到好处地融入进去。而在他的工作室,东方元素也无处不在,他总能巧妙地将那些看似玄妙的传统文化以现代手法表达出来。在一个手工纺织起样打版机(陈设于广州纺织工贸集团企业总部)前,他写着这样一段话,可谓诠释了“当代·东方·印象”的内涵:“传统与现代并不违悖,传统是根、是源;现代是木、是流,源流相生,根木相长,这意味着,只有很好地继承前人的业绩,我们才能固其根本浚其泉源,同时,只有主动融合,改革创新,才能根深叶茂、欣欣向荣;才能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现代不忘传统创新缔造未来,故曰:追本溯源,铭也。”

对待设计

不允许自己不满意的作品轻易出街

去年10月、今年6月,前后两次去崔华峰工作室,竟然感觉判若两个世界,无论空间还陈设都发生了“巨变”,比如二三楼天花上多了通透的直径长达一米多的圆形玻璃,楼梯旁边多了一个高达一面墙的鱼缸……最初我一直以为这是设计师在玩艺术,面对我的疑问,崔华峰笑了:“哪里,砸掉这层楼板,只是想看看灯的亮度是否达到要求,因为这盏灯是专门为客户设计的,灯光朝天花照射,客户担心反射亮度不够照到一楼,于是我便在工作室做了这个试验,客户最后拿着报纸站在一楼,看到灯光亮度的整体效果后非常满意。”也就是说,砸天花、砸墙根本不是玩艺术,而是他对自己的设计进行实验!他说,很多人都骂他是设计疯子!

因为目前广州甚至国内,都没有哪个设计师会花这么大成本去对待自己的设计,空间也好、家具也好、陈设也好,他都会先在自己的工作室里进行“模拟实验”,所以工作室经常在空间上有巨大的改动(承重结构除外),比如天花上的通透玻璃造型、鱼缸等,而专门为客户设计的家具或饰品,往往也是以1:1的比例进行多次修改,直到满意为止。我说:“您这样做的代价岂不是太高?而且客户也不会要求您这样做啊!”崔华峰笑答:“其实,我是过不了自己这一关,我不允许我不满意的作品轻易出街。”

观点交锋

中国设计师忽视东方文化,等于捧着金饭碗要饭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常说东方文化当代化,怎么理解?

崔华峰(以下简称“崔”):东方文化不能用古董的方式呈现于当下。所谓东方文化当代化,就是传承传统东方文化的思想、精神,用当代的手段、材质、工艺表现出来,放在当代的空间中以符合当代人的生活。

记:您的设计强调东方文化智慧,但您目前主攻的“企业总部空间形象设计”却来源于西方,这里面会产生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吗?

崔:不会。因为无论东、西方的企业都需要用文化去包装,有的企业适合西方文化,有的企业适合用东方文化去包装,无论哪种文化,都是对企业品牌形象的一种提升,尤其东方文化蕴含的思想和智慧对一些企业来讲会有很大的提升。

记:现在国内很多年轻设计师都开始提倡东方文化,您认为他们当中有谁真正做到位呢?

崔:我觉得只要提倡就值得鼓励,这是一个好现象。但还有很多设计师对博大精深的东方文化视而不见,挖空心思去抄袭国外的设计,又抄得力不从心,实在是捧着金饭碗要饭啊。年轻设计师能为东方文化呐喊,无论喊得声音大小、动听与否都不重要,这种精神可嘉。

记:听到别人说您是“设计疯子”,您怎么想?

崔:呵呵,我觉得很骄傲,我把它当做一种“昵称”。现在社会上已很少有疯子、傻子了,而且也只有到达一个很高境界的人才配称为“疯子”,这是对我的肯定吧,呵呵。

故事

他的设计精神让德国人服了

崔华峰这个广州设计界的“疯子”,让一向瞧不起中国设计界的德国人也服了。

故事要从头说起。某天德国某著名壁纸品牌老总慕名前来小洲村,一看到他的工作室惊呆了,大叹:没想到中国设计界也有这样的人物,这样的工作室,简直就是国际设计大师的工作室!那天崔不在,德国老总倍觉遗憾,特意推迟回国,专程再次拜访,两人相谈甚欢。德国老总对崔华峰充满东方文化的设计非常欣赏,提出要专门为他设计一款新的壁纸,并以其的设计理念“当代·东方·印象”来命名,名曰“东方印象”。德国老总为这款壁纸六易其稿,六次将样稿送到崔华峰的工作室,直到最后才得到崔华峰的首肯。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