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学”是英国最古老的一种私立学校,有400年以上的历史,
在英国中等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公学是英国中等教育中远远高出其他类型中学的特殊的学校,
是英国所有中学中教学水平和学业成绩最高的。
¾过历史的演变,它已是名誉、地位和光明前程的代名词。
公学的入学年龄为13岁,与传统的11岁考试没有关系,修业5年,18岁时进入高等学校。
在漫长的历史中,公学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和传统,实行古典教育,
所开课程均为学术性的,注重人文学科和宗教课程。
19世纪后,才有所增加自然科学和数学课程。
公学以培养社会的领袖人物为目标,英国各部门最高主管,80%以上都毕业于公学。

伊顿公学Eton College 最让人向往的贵族学府
被称为“世界级精英人才的摇篮”的英国名校伊顿公学,自1440年亨利六世创建以来,已有565年的历史。英国众多皇室子弟和历史名人曾在伊顿公学攻读过。学校毕业生中有19位英国首相、36位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英国最高荣誉的英勇奖章)的获得者。而当今英伦法定继承人威廉王子,也是从伊顿公学走向明天的帝王宝座。伊顿不仅代表了精英文化教育的典范,同时,也象征着荣誉与地位。
伊顿学生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Ë能进入伊顿读书?
伊顿每年招生250名左右的学生,学生在学习上的潜能、对学习的渴望与追求、扩展学习的能力是最被看重的素质。
每年的招生季节,伊顿会组成有校长参与的5人考官团对学生进行细心选拔。学生则需要参加计算机水平的测试,以此反映日后接受学术研究的潜质。之后,学生直接面对5人考官团的面试,所有的面试内容将会整理成一份报告。考官团通过2天的时间回顾商议,按照成绩高低将所有学生依次排名。
怎样才能更优秀?
在伊顿,学生被期望去提问,被鼓励去挑战老师,发展自己的空间。同时学校提供给他们一个具有挑战性和Ð助性的环境,鼓励学生始终找寻和学习他人的成就。
精英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要坚持发展孩子的多样性和个性,打造不同的个体,每一个学生的学习¾历都应该是他个人的¾历,而不是对所有人都来实施这个¾历。千万不要把学校当作生产流水线,为满足就业而进行大批量生产。
伊顿教师 :只要最好的
在伊顿有160名教师。伊顿的教师很多是博士、专家,其中不乏牛津、剑桥毕业的伊顿校友。老师除了能教课,也可以教足球或者其他,而
且很重要的一点,老师一定要跟孩子处理好关系。有很多老师学术水平很高,但不喜欢小孩子,这在伊顿就不欢。老师没有年龄限制,只要最好的,不管他在哪里,年龄有多大。老师是全职的,所有时间都在工作。一个老师,他每周要上满24个课时,每课时40分钟。除此之外,还需要参加一些其他的活动,比如说寄宿学生的一些活动。他还必须在每周有一个晚上,到宿舍与学生进行交流。老师们都知道在伊顿工作必须有很大的投入和决心。
伊顿教学 :管教严格,培养自信
学校管教素以严格见称。学科比一般中学较深,而且学生必读古典文学。近年来,伊顿赶上世界潮流,对数理和语言科颇为重视,有相当规模的理化实验室及现代语言室,学生必须兼读一门外文。
“伊顿拥有非常完备的课程。”在伊顿除了英语、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常见的课程外,学生还需要学习音乐、戏剧、神学等额外课程。伊顿的学生不但要有很高的学术水平,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鉴赏能力也是必备的。因此,在伊顿,几乎每名学生至少会演奏一门乐器。

自制教学计划
伊顿也用为中学统考编写的教材,但他们只用一半时间就教完了。余下的一半时间,由系主任自己选择增添其他教材。每年9月开学时,各系主任已制订好独特而细致的教学计划,发给每个老师和学生,学生还可以在计划之外再选学更多的知识。因此,伊顿学生除了参加统考外,还多一项“伊顿考核”,每年12月进行。它比中学统考要难得多。伊顿学生几乎都能通过统考,却不能保证都通过伊顿考核。如果不幸几次没有通过伊顿考核,孩子就必须转学了。同时,伊顿考核在校内决定着下一学期的分班,在升学时,如剑桥国王学院等,会更看重伊顿考核展示的学生质量。“分班制”教学法
考入伊顿的学生基本都是尖子,但不等于每个学生的天分、特长、爱好都一样。“分班制”就是为了避免成群教育的粗略。学校从每个学生考入伊顿的第一个成绩起,在英语、数学、法文等每一学科中分别分出等级(班),一般14 级,较小的学科相应减少。它与笼统的快慢班不同,一个学生不是被笼统地归在快或慢的班里,而是每一科在不同的班级里。如进入第一班的学生,即证明他在该科目上已¾有了超强的天分和能力,老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我学习机会。而14班则相反,证明学生在该项目上天赋和能力较弱,缺乏自学能力。老师就要加倍细致、耐心,有时要一对一地个别辅导。
对学生而言,不会因为被划入“低班”而自暴自弃。因为一个学生这科在14班,另一科可能在1班,其间的差异,显示出自己的优势,同时产生的是“向自己看齐”,让自己“全面优秀”的动力。同学之间也会注意到每个人各有千秋,增进互相尊重和友谊。每年通过伊顿考核,前几名会升入更高班。每次“提升”班级,学生都得到更上一层楼式的鼓励,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伊顿奖学金 :更是一种荣誉
“国王奖学金”(简称KS)
国王奖学金获得者代表着入学时的佼佼者。获得国王奖学金的男孩不仅增添一件潇洒的披风,还有其他高人一等的待遇:搬出普通宿舍楼,住进学校中心庭院的“老校舍”,在专用餐厅就餐。据说,那里的有些食谱,沿用的是16世纪宫廷的烹调方式。
“欧彼德奖学金”(简称OS)
欧彼德奖学金标志着在伊顿竞争中的优胜者。可以通过三种情况获得:一是,已考上国王奖学金,但不喜欢在“金丝雀笼子”生活的学生。二是,每年全校各项考试中成绩最优秀的13名学生可获得“卓越者”荣誉,连续3次或累积4次成为“卓越者”,可以获得欧彼德奖学金。三是,由于某种特长,校长特别授予欧彼德奖学金。这是一种纯粹的学术荣誉,没有奖金,也没有披风。

伊顿校服 : 等级分明如宫廷朝服
严格的着装是伊顿的校规。伊顿公学为不同职位、不同等级、不同荣誉的获得者设计了不同着装。伊顿的校服类似绅士的黑色燕尾服、白色衬衫、圆领扣、黑色的马甲、长裤和皮鞋。在黑色燕尾服中,有一些带披风的,那是国王奖学金获得者的标志。有些穿不同颜色马甲的,是伊顿5年级的“明日之星”,他们是从所有获奖者中选出的佼佼者。如果配有银色扣子,则代表最高级别的优秀学生,他们有权参与学校政务。通过这些日常服饰上的变化,突出竞争中优胜者的地位,使他们理所当然地鹤立鸡群,让学生充分体会优胜者的优越感、荣誉感。
校长、教务长、舍监和各学科负责人,也有不同的黑色学袍,稍微正式的场合,学袍一穿,犹如宫廷朝服,也是等级分明。
伊顿礼仪 :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初入伊顿,学生只是13岁的小男孩,离开伊顿的是18岁的谦谦君子。他们在伊顿的5年完成的是生理、心理、知识、体能、思想和社会责任感的全面成长。伊顿的校规严格,却不痛苦。比如,一年级学生入学,有10%—20%是没有集体生活¾验的家中宝贝,校方的第一个措施是,家长前三周一律不准探望,要把娇生惯养的公子哥“扳”过来!在不准你留恋父母温情的同时,学校给你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集体的温暖。学校还把各种娱乐、体育和业余生活等安排得满满的。每天长知识而又有趣的活动之后,男孩们还没来得及想家,就已疲倦得呼呼大睡。有些家在香港的学生,直到第三周结束才突然想起父母。
学校的宿舍是学生们的新家,每座宿舍楼是一个集体,从一年级到五年级约50多人,除了上课之外,起居、餐厅、体育、娱乐活动都以宿舍楼为单位。伊顿学生几乎每天下午都有体育运动。其中,伊顿划船赛的礼仪优雅浪漫,“伊顿五人”、墙赛、田野游戏赛等伊顿的特有运动勇猛粗鲁。在游戏般的体育运动里,男孩们不仅锻炼体魄,而且能形成同学之间的互相尊重、团结、合作、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同时,高年级同学的言谈举止也是低年级同学的榜样,伊顿的良好校风、礼仪,就这样代代相传。
伊顿风格 :固守男校制度
英国过去有些是男女分校的,早年已纷纷改为男女合校,唯独伊顿仍保持男校制不变。虽然是一个全男生的学校,但学校的许多管理者、老师还是由女性担任的。同时伊顿还和女子学校建立良好的关系,互相交流。
作为一个男生学校,学生们要追求卓越,如果他们没有来自异性这方面的吸引的话,就可以让他们把所有的能量都投入到学习中。但同时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也需要和异性有一定的交往。这是一个很微妙的关系,在其中需要尽量保持好的平衡。

哈罗公学 Harrow School 男校的神话
在英国,提起哈罗公学(Harrow School),几乎每个人都能跟你侃上一阵儿,褒者会眉飞色舞地讲述它400多年的传统和建筑,它和皇室的渊源,历数产自该校的名流;贬者则嘲笑学生过于绅士的制服和硬质草帽,特别是忿忿于其天文数字般的学费(一年约35万元人民币),还有贵族倾向的教育。
但不论怎样,哈罗公学是整个哈罗地区的地标,英国电子大百科全书称“哈罗地区以哈罗中学而闻名”。它似乎盛产首相,包括丘吉尔(Churchill)在内的7位英国首相,以及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约旦国王侯赛因等政界名人都出自该校。诗人拜伦也在这里度过了他的孩童时代。这些独领风骚的人物,延续着哈罗公学的神话。
农夫创办的贵族学校
哈罗公学手册的首页校长致词,明确表示了其培养职业精英、业界领袖的教育目标。不过哈罗中学建立的初衷,并非如此。
哈罗公学的创建人John Lyon,是一个有文化的农场主和慈善家,他热心教育,一生资助过30个男孩。为了给当地普通家庭的男孩子们一个受教育的机会,1572年,他得到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颁发的王室特别许可,在哈罗地区地势最高的山丘顶上,修建了红砖校舍,创立了哈罗公学。到19世纪初,哈罗公学成了英国最杰出的学校之一,也成了一所人人向往的贵族学校。
不知是重男轻女,还是John Lyon真的了解单一性别教育的优势,他主张男女分校。尽管平民教育的理念中断了,但400多年来哈罗公学一直延续着男校传统。
说到哈罗的传统,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男孩子头上的那顶硬草帽,这顶带有深蓝色丝带的米黄色草编帽几乎成了哈罗公学的标志。即使是冬天,孩子们也或戴或拿着,它活泼、俏皮,还有些乡土气息,在深色西装制服映衬下,很是惹眼。另一个特殊的传统是校歌,这在其他类似的公学中也很少见。这些歌曲大多编写于1870年代,其中最有名的一首是《四十年来》(Forty Years On)。歌词内容大多宣扬维多利亚时期的道德观念,但今天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体现学校的传统与价值,增强凝聚力,很少人会关心这些歌词本的含义。
哈罗公学的所有建筑,都保持了都铎时代和维多利亚时代建筑的貌。沿着狭的山地车道走上哈罗山丘的顶部,会强烈地感到一种时空的倒流,这也是电影《哈里·波特》里的霍格沃茨魔法学校在此取景的因。用于拍摄《哈里·波特》的这间教室,建于17世纪,早已不做教学用途,只对观光客和摄制组开放,因此它更像是一个博物馆。教室的四壁上刻着历届学生的名字,仔细找的话,还能看到Churchill的名字。

培养英国绅士式自信
1888 年3 月,Churchill进入哈罗公学,按照家族的传统,他是应该进入伊顿公学的,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伊顿公学毕业。可是,鉴于哈罗公学位于伦敦郊区的山坡上,自然环境所提供的清新空气对他受过伤的肺部有益,因此让他改入哈罗公学。Churchill很快被哈罗所吸引,他在给妈妈的信中写道:“这个地方好极了——景色很美,校园十分漂亮,有一座很好的室内游泳池,一座设备齐全的体育馆,一间木工作坊和其他许多令人向往的活动场所。”
时至今日,哈罗仍以装备精良的硬件让普通学校望尘莫及。学校不仅拥有英国中学最先进的信息技术设施、最好的高尔夫球场和剧院,还拥有一流的运动场、体育馆、网球场、足球场、教堂等各种设施,甚至还有农场。哈罗有11幢学生公寓,各自都有不同的风格和氛围,也有不同的传统和习俗。学生在前6个学期安排有一个同龄的学生同住,之后就有一个单独的房间。那是完全属于自己的私人空间,学生可以按着自己喜欢的方式布置房间,也可以待客接友,拥有自己的社交生活。
哈罗公学的另一张王牌是艺术,在戏剧和音乐上都有极高的成就。著名诗人拜伦曾在此写下许多优美的诗篇,这些诗篇被编为两本诗集,《即兴诗》(Fugitive Pieces,1806)和《即景诗》(Poems on Various Occasions,1807)。学校的音乐部每年有60场音乐会演出(有时甚至和专业团体同台演出),戏剧部每年排演40部话剧。哈罗公学美术馆常年有艺术、美术作品的陈列,每天下午免费对公众开放。
哈罗公学鼓励各种类型的运动,把运动当作培养、灌输秩序和纪律的一种方法,认为这不但能为年轻的男生提供一种健康的活动方式,而且有利于把他们从反社会甚至违反道德的个人行为中解脱出来。哈罗最独特的运动是哈罗足球(Harrow Football),这是一项介于足球和橄榄球之间的运动。1864年,哈罗公学兴建第一个壁球专用场地,标志壁球运动正式创立。而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的第一个冠军Spence Gol就是哈罗的学生。
哈罗公学的现任校长Barnaby Lenon说:“体育、演艺或者音乐才能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用一句不太时髦的话来说,这些是培养性格情操的,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出长久的兴趣,这些兴趣比对物理、化学之类的学科的兴趣要长久得多,而且有助于他们培养社会和社交等技能。我们认为,这些方面的东西比某门课程考满分对一生的成功更重要。”

帮助孩子成为社会精英
哈罗公学非常强调对学生的个人关注。目前,在校800多名学生,有教职工400名,其中教员90名,通常每个班只有8个学生,各科的老师都非常了解学生的情况,所有老师全部住校,辅导晚间和周末的学习,组织和指导学生课外活动。每个学生都特别配备个人导师,这种单兵教练,很好地体现了2000年前孔夫子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学校对学生的作息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从起床到睡觉都有严格的时间表。但是,在课堂上,老师又会鼓励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每天下午都有时段安排学生与导师谈话,通过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导师或者其他同学讨论甚至争辩,帮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个性和能力,帮助他们塑造个性,树立自信,建立平衡完善的人格,并拥有接受挑战和困难的勇气。
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也推陈出新,针对个人、社会和健康开设了一个叫“生活的方式”的课程,组织学生和当地一些私立学校的女生一起上这门课。给学生上课的老师都是校方邀请的从事杰出工作的课座教授,课堂上讨论诸如毒品、酒精、家庭、离婚及青春期等问题,把学术和生活有效结合起来。
哈罗公学强调每个学生同等重要,学生的任何潜能都不会被埋没,学校各种课外兴趣小组和俱乐部多达46种,每周还安排短途旅行和户外活动,给学生足够的发展空间。学校培养学生懂得珍惜优良的传统,养成依靠自己和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发挥自己的才干和潜力。

温彻斯特公学 Winchester College 圣光照耀的贵族男校
从免费教育到贵族学校
1382年,温彻斯特公学诞生了。它是英国第一所公学,开创了英国公学教育的历史,对此后的英国公共教育以及之后蓬勃发展的公学制度影响很大。
温彻斯特的毕业生不仅学术成绩优异,而且体育方面表现出色,大多能进入牛津和剑桥等一流大学。数百年来,温彻斯特公学培养了众多杰出人士,包括了坎特伯雷大主教亨利·齐契利(Henry Chichele)、英国探险家乔治·马洛里(George Mallory)、历史学家阿诺尔德·约瑟·汤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等人。
温彻斯特公学由温彻斯特主教(Bishop of Winchester)威廉·威克姆(William of Wykeham)创建,当时又称温彻斯特圣玛丽学院。威廉在创办温切斯特公学的同时也建立了牛津大学新学院,主要为了从温彻斯特培养神职人员,然后送入牛津大学神学的预科学校学习。时至今日,温切斯特公学仍保留着与牛津大学新学院的特殊关系:学校主管机构的11名成员中,3名由新学院指派,其中包括新学院的院长。
学校创立初期,主要是为出身贫寒的学生提供免费教育。但是,除招收70名享有免费教育的“贫寒”学生以外,还会招收10名左右需交付学费和膳宿费的“贵族和有权势人家的子弟”。
有资格接受免费教育的学生是从众多的平民子弟中选拔出来的优秀学生,学校又聘请牛津、剑桥大学的优秀毕业生任教,凭借这些优势,温彻斯特公学迅速以优良的教学质量而闻名起来。优良的教学质量也引起了不少大企业家、银行家和高层人士的注意,他们纷纷将子弟送入公学就读,使得温砌斯特公学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贵族子女的学校。
但到了18世纪,该校逐渐演变成一所贵族寄宿制学校,学费变得非常昂贵。虽然如此,学校依然保持了自己悠久的传统与文化。
历史悠久的教堂建筑也是温彻斯特公学的特色之一。威廉主教本人是英王理查二世的秘书,而且对建筑艺术有兴趣,在其赞助下兴建的部分校舍现在依然使用。在学校,人们可以看到,从15世纪的教堂到20世纪的楼房,精美的建筑在绿树丛中若隐若现。

精神关怀
温彻斯特十分重视情感教育,校长穆伯利博士曾说:“我认为,除了进行一定数量的课堂教学之外,学生还需要一些东西,例如,能向人讲述他自己的个人需要,使他自己认识到个人的不足,以及提出克服这些缺点的方法和建议,这些是课堂教学通常所无法做到的。”
温彻斯特的气氛轻松,它没有过分看重考试,却教给学生欣赏学习科目本身的魅力。而且,不必穿校服,整个学校都很民主,每天下午,学生自由活动,学习音乐、绘>>或进城走走都可以。
温彻斯特的学生大部分来自英国各地,但也有一部分是外国学生,有的来自欧洲大陆,有的来自东南亚国家。多样化的学生,让大家既觉得很有新鲜感,也不会有身在异乡的陌生。
此外,温彻斯特还鼓励学生们每周花时间进行体育运动、文化活动以及社区服务。学校拥有藏书丰富的华丽的图书馆,并且为才华横溢的学生提供的高要求的学术教育。
培养绅士,同样是温彻斯特的目标之一,正如它的校训——Manners Makyth Man(举止造就男人)。
责任编辑:天宝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