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商制造花样百出
假冒树种名称问题,即商品标明的树种名称和鉴定结果不符,并且大多是以次充好,如用桦木冒充樱桃木,用东南亚杂木假冒进口紫檀、抽木,将印度尼西亚产的甘巴豆起名“金不换”等等,给消费者造成了误导。
个别厂家把自己生产的地板非法进行“贴牌”销售,在地板或包装等标识上贴上某些著名品牌的商标及名称,或采用相似的名称或图案,以混淆消费者的视觉。
1.促销名不副实
有些小的地板公司为了促销,常常推出一些“特价品”、“低价品”活动。实际上是一些残次品或伪劣品。一旦出现问题,消费者提出退货时,对方总会以特价品不退不换为由进行拒绝。
2.处理品和合格品搭配销售
先以合格品卖给消费者,铺装时再搭配一些残、次品,蒙骗消费者。或把质量好的地板和质量差的地板放在一块销售,以好板的价格出售。或者是把色泽和纹理相近的高档品和便宜品混合在一块出售。
3.非常见规格地板
常见规格地板的规格尺寸已得到消费者的广泛认可,但是市面上却偶有非常见的规格地板。这些多属于处理品,例如把出了问题的大板改为小板,或者边角料等。买非常见的规格地板还有一种致命的后果:如果地板小面积出现问题,那么你在市面上买不回相同规格的板材,只有全屋拆除地板或者更换材质两种选择。
4.木材材质有差别,价格差异大
个别企业没有根据木材材质的好坏(如心、边材差异),进行区别加工,而混在一起卖给消费者。
5.从铺装上做文章
很多卖地板的都会提供铺设服务,而且费用特别低,其原因是经销商把地板铺设转包给不规范的
装修队。
另外,有的销售商在地板价格上貌似公道合理,却在地板铺装上漫天要价,向消费者索取各种费用。
消费者自身存在误区
许多消费者在购买实木地板时,由于不了解木材的特性、品质,只是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意愿,以设想中质量上乘的实木地板标准来选购,结果常常发生花钱不少,效果不佳的尴尬局面。为此,有几个消费误区,必须引起注意。
消费误区一——选择地板追求长而宽
选购实木地板时追求越宽、越长,越气派。这样的选择,当时显得气派,但过不久很可能出现裂缝、翘曲等变形。
消费误区二——销售方与铺设方两者分家
当销售方与铺设方不是同一单位时。地板出现问题,双方互相推诿,造成消费者苦不堪言,后悔莫及。因此销售方与铺设两者最好为一家。
消费误区三——追求素板不愿购漆板
某些消费者认为素板是货真价实的实木地板,而且价格便宜,并且自己油漆还能省一部分加工费,但是自己涂饰存在如污染、漆膜质量无法保证等问题。
消费误区四——过分挑剔色差,追求纹理一致
实木地板是天然的木制品,树木由于种植的地点不同、阳光照射不同、温湿度不同等,其木材色泽就不同。此外,若同一木材锯剖下来的板材,由于剖锯的位置不同、颜色深浅不同、木材纹理不同。边材色浅、心材色深,故实木地板客观上存在色差和花纹不均匀的现象,这是自然现象。
因此,在挑选实木地板时:只要无明显的色差就可以,不必过分苛求颜色一致。
消费误区五——铺设时加铺细木工板
有的消费者为了过分追求脚感,在龙骨上加铺细木工板,实际上细木工板质量差异很大,细木工板质量优劣影响实木地板的铺装质量,因此,若要加铺细木工板,必须选购知名品牌的大企业产品,最好采用多层胶合板代替细木工板。
消费误区六——过分追求名贵材种
市场上销售的实木地板材种有一百多种。令人眼花缭乱不同树种价格、性能、材质都有差异,并不是越名贵的材种性能越好,消费者应根据自己的居室环境、装饰风格、个人喜好和经济实力等情况进行购买。
消费误区七——只重购买,不重铺设
实木地板的铺设方法有很多种,有直接粘贴法、龙骨铺设法、悬浮铺设法等,不管采用何种铺设法,一定要选择好的施工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