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家具行业的整体产值约为六七千亿,规模堪比房地产、汽车、家电等支柱产业。可惜,全国这八万家家具企业都是散乱小的“星星格局”,缺乏标杆。
在深沪证券交易所家具业分类中,仅有4家上市企业,加起来总产值尚不超过100亿元。而瑞典宜家2009财年的销售收入就达到215亿欧元。
是动用资本力量实现质变,还是继续在夜幕中甘当一颗小星星?好百年、红星美凯龙、华源轩等成批家具企业列队上市背后,大家都在争夺一个空缺已久的“称雄”机会。对于众多试图“龙门一跃”的中国家具企业来说,资本推手有着不可抗拒的诱惑力。
事实上,V C、PE们已经在向他们“明送秋波”。资本对接可能会让他们一飞冲天,然而,也可能让他们丢盔卸甲。
上市热潮汹涌
被称作“中国经济晴雨表”的2010年央视广告招标会上,红星美凯龙、科宝博洛尼、中至信家具等大批家具建材业“黑马”频现,逾4亿人民币砸进2010年央视家居广告,整体增长幅度超过200%,抢尽汽车、家电等传统行业的风头。
这一局面被业内人士解读为中国家居企业进入“上市”快车道的部分信号。“目前,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科宝博洛尼等企业基本都已完成卖场网络的全国布局,红星已经获得华平基金两亿美元注资,博洛尼也获得摩根士丹利1800万美元注资,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上市进程。而中至信家具、居然之家也将‘上市’提上议程。”市场消息人士王先生告诉小编,现在不少家具企业都想上市,有的想圈钱,有的想延伸品牌,有的想扩展战略,大家的动机可能不太一样。
一个榜样是,总部位于新疆的美克国际家具公司凭借资本的杠杆,在短短的五六年时间里,就让股本规模扩大4倍,资产规模扩大20倍以上,尽管美克家具的产地、市场优势实际并不明显。
2009年6月22日,兴利(香港)控股有限公司成功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当日一开市,股价即升逾两成,收市较招股价上升39%,再度为彼时低迷的家具市场注入一支强心针。
一时间,一向“不差钱”,几乎都为民营资本出身的众家具企业似乎纷纷转变观念,急于从单纯的产业经营转向资本运营。盘子不太大的区域品牌如好百年、华源轩等等密谋创业板上市,大富豪家具、金盛家居也传出了上市的信息,全国性品牌如红星美凯龙等力拓主板上市。不仅仅是流通渠道领域,制造领域,甚至包括服务领域,也传出了深圳家具行业协会试图依托展会、卖场、产业教育学院、家具报等项目上市的信息。
家族企业发展轨迹 为什么要上市?
“我们上市,就是为了做百年企业,百年企业的关键就是要设置合理的股权结构。我们不急圈很多钱,我们追求的是团队竞争力。”香港兴利集团执行董事黄伟业认为,中国家具行业毛利相对较高,但却很难跟金融对接,在资本市场上有所作为,这是中国家具企业必须思考的问题。
在此之前,“中国家具企业的发家史几乎都是一致的,一般都由小作坊、夫妻档自己组建生产线,靠为国外品牌贴牌加工来赚取利润。由此,中国的家具企业有百分之九十多是民营资本,一直在主流视野之外低调而肆意地扩张。”《真情。家具Time》创办人、执行总编袁卫东认为,“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家具行业的整体产值约为六七千亿,规模堪比房地产、汽车、家电等支柱产业。可惜,在近30年中国的两波产业发展浪潮中,家具业因为缺乏国内和国际金融资本的强势介入,产业链得不到有效整合,缺乏现代大流通业的渠道布局和塑造,就很难培育出上百亿产值的大型企业。”
直白地说,“中国家具业普遍是‘老板说了算’,在这种私人占有式的经营模式下,老板能力和见识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企业发展的高低。”业内人士詹德威如是分析。
从这个角度看,上市或许是中国家具企业进行产业升级的最好出路。因为企业进入资本市场,产权结构会发生很大改变,继而决定了企业不同的组织结构,从而决定了不同的企业治理结构,最终决定了企业的行为和绩效。
由此,“我们在上市之前,就已经在公司内部给高管们分配一些股份,在上市后又给他们发了一些期权。”黄伟业的说法颇具代表性,“我们公司不想朝着家族企业的路子走,如果都是自己人的话,等我们退出之后就后继无人了。”
中国家具业的症结
的确,中国家具业的现状令人尴尬。
东莞、深圳,这两个地方是中国家具现代工业化生产的发源地,当中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企业不过二十来家,而公开资料显示,在深沪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家具企业总计4家,4家企业总市值不超过100亿人民币。做一个对比,2009财年(2008年9月1日至2009年8月31日),瑞典宜家获得的销售收入就达到215亿欧元。
可见,中国家具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砝码还甚为轻微。曾经风光无限的家具业上市公司光明家具(s*st光明)而今走到创始人被拘,公司破产重整,行将退市的地步。而早在2003年上市的香港皇朝家私,其股价大多徘徊在1元左右。即便是颇被业界看好的兴利控股,其每股发行价也仅为1.02港元,最终募得1亿多元有效资金。
个中症结可能在于,“中国家具业几乎是纯民营经济积累发展壮大起来,其发展路径折射出来的是本土企业的种种弊病,比如家具流通大肆偷税漏税,没有人算得清中国家具年销售总额的真实数据,又如何算得清上市家具企业应有的市值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具业人士直言。
此外,还有从家族企业带来的创始者控制欲强,与上市公司难以协调等问题。此外,“中国家具行业的抄袭风气甚盛,即便坚持原创设计,流行潮流瞬息万变,每一个产品的开发都很难估测到市场效益,凡此种种都成为行业发展的掣肘。”简美家居总经理王志明说。
这也就不难理解,在为数不多的家具企业上市案例中,大多不是以家具经营制造为主业,而是发展房地产、化工等等“相关多元化”业务。
“中国宜家”在哪里?
那么,中国家具企业突破“星星格局”的路径在哪里?“中国宜家”在哪里?
“这里头实际上涉及到两个命题,一是做上百亿甚至上千亿的大规模企业,二是做百年老店的大品牌企业。如果要做大规模,产融结合应该是一种趋势;如果要做强品牌,走细分市场,专注服务领域应该比较可行。产业洗牌风暴才刚刚开始,一切皆有可能,不好断定谁将成为‘中国宜家’。”王志明说。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新力量的注入必将促使中国家具产业升级发展,中国家具业需要标杆型的企业去破局突围。而且,中国家具文化源远流长,能够凝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更应该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袁卫东如是呼吁。本报小编 肖昕
■ 视点
资本未必是救世主
资本总是逐利的,六七千亿的家具产业规模给了无数风投巨大的富想象空间。并且,在中国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强大消费需求拉动下,家具产业尚处于快速上升通道是不争的事实。
“与以前投资客冷淡的态度大为不同,现在很多风投私募都会主动找上门。比如我们公司,从去年至今就已经跟美国四家风投公司有过接触,只要我们点头,风投随时进入。”南方家私总经理张君告诉小编,但资本也不是救世主,他们更多看中的是中国家具企业的渠道而不是品牌。对于中国家具企业来说,融资不仅仅意味着股权的稀释,还要承担“对赌协议”带来的高风险,而且,风投炒作的目的在于将家具企业推上资本市场之时,满载真金白银全身而退,“这种资本炒作理念必然与家具企业做强品牌的初衷背道而驰,“对接资本可能让我们一飞冲天,也可能让我们丢盔卸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