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静艺:给病人带去曙光

王朝女性·作者佚名  2010-03-0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施静艺:给病人带去曙光

施静艺,身材苗条,长发飘飘。这位上海瑞金医院白血病专家才刚过而立之年,不过,她的命运或许将因为一个奖项而发生改变。现在,她刚从巴黎回到北京。一周多前,她作为中国女科学家中惟一的获奖者,和来自世界各地的15名年轻女性站在一起,一起接受了第十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莱雅“世界青年女科学家奖学金”,并在颁奖典礼上发言,向全世界阐述了中国在白血病研究上的成果以及她个人的主要研究领域。除了捧回4万美元的奖金、得到国外权威研究机构的研究机会之外,她还带回了一个想法:其实,做科研也可以很快乐。

感动的动力

施静艺回忆起一个曾经的获奖者在给大家作的报告,当时放了一段关于非洲国家的很小的短片。一个生活在非洲贫穷国家的小女孩,身边的很多人都吃不饱,很多人生病,她小时候一直带着这个问题:为什么会这样?长大后我能做些什么改变更多人的现状?“她带着疑惑不断长大,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因为她,整个国家的食品卫生方面有了一定的改善。”施静艺说,“我看了非常震撼,真是快落泪了。”施静艺很敏感,平时生活中,她就像一个小女孩,很容易被感动。

要让病人免于恐惧

作为一名白血病研究员,施静艺的身边有太多痛苦的白血病病人。“我必须改变自己,把更积极的东西带给他们,带去改变的曙光。”

很多病人都会常常询问施静艺,是否有新药被研制出来了。她认识一位患者,发病以后存活了7年,是她见过的存活时间最长的一位。为了这位患者,她几乎试过了所有的治疗方案,但后来这些方案逐渐失效。可是这位患者每次见到施静艺都会问她,是否有新的药可以试试?当病人都是抱着强烈的对生的希望时,作为进行基础研究的科研工作者,施静艺只能给他们鼓励和希望,回去后,再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实验室里。

像养孩子一样养细胞

施静艺的丈夫也是所里的同事,两人都研究白血病,一个科研,一个临床。如今,两人还没有孩子,但施静艺开玩笑说,她像养孩子一样地养细胞。“培育一个细胞,每天看到它的变化的状态,你能感到它的生命,好像在和很鲜活的东西交流,这是很奇妙的感觉。”所以,她也全身心地投入到养育细胞的工作中来,像个母亲一样全心投入。

女性更注重实验细节

在一次接受新京报参访时,记者问起:你工作的单位里,女性工作的地位如何?你觉得男女在科研方面各有什么天生的不同吗?

施静艺回答道:生物化学研究所里可能男性更多一些,我所在的是医疗体系的科研实验室,女性很多的,男女相对比较平等。我觉得男性更容易发挥思维优势,女性更关注实验的细节。

女性会更关注实验的细节,我们很希望会有越来越多的优秀女科学家能够发挥女性的这一优点,为科学多做一些贡献,这也是欧莱雅为女性科学家设奖,支持女性科学事业想达到的效果。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