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篇博文之前,我酝酿了很久。从事钻石行业12年,中间从未改变或放弃,就这样专注于它,其中的感情不是一两句话能道得清楚。然而这次南非行之后,我如此近距离接触到原生态的钻矿,探索钻石最本原面貌的冲动便油然而生。
哲学家柏拉图有句话,“钻石是一种生命,它是天意的化身。”我很有感触。在我看来,自钻石跟随火山爆发来到这个世间被世人认识以来,就在努力完成一段生命的旅程,寻找生命真正的意义。
古人爱幻想,对于自己无法解释的现象或事物,他们都喜欢借神话传说来表达其神秘性。在古希腊,人们相信钻石是陨落到地球上的星星碎片,还有人认为钻石是天神滴落的眼泪,并取名“adams”(后演变为diamond),意为“无可征服”。相传有钻石的地方都有巨蟒或巨鹰守候,他们的眼神犀利,若没有足够的机智坚忍,就会死在它的眼光里,可见钻石的尊贵以及世人对它的渴望。
然而如此高高在上的尊贵并非所有钻石的愿望。钻石经历上亿年的高温高压考验,忍痛接受精密的切割与打磨,并不都希望和库利南(今天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宝石金刚石)一样,镶嵌在英王的权杖上。它们感谢15世纪中时一位叫雅丽丝的平民女子,因为正是她打破了“只有圣母玛利亚才有资格佩戴钻饰”的规定,让钻石有机会走近民间,让每一个平凡的百姓都有机会拥有钻石。
这之后发生的所有故事中,还有一个值得特别纪念,那是钻石第一次见证爱情最神圣的时刻。1477年,奥地利大公马克西米连一世在与法国勃艮地的玛丽公主定亲前,接到法国王室的一封来信,内文写道:定亲之日,公主须戴上独一无二的定情指环。据说玛丽公主十分漂亮,追求者众多,可却都未得到她的爱。马克西米为此召集了所有能臣谋士出谋划策,最终决定用镶有钻石的指环示爱。定亲之日,马克西米连大公手捧一枚镶着钻石的戒指向公主求婚,公主欣然应允。由此,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上第一枚结婚钻戒就戴在了玛丽的手指上,从此开创了赠送钻戒订婚的传统。
史上第一个戴上钻戒的女人-玛丽公主的画像和她的钻戒复原品
这些零星的故事与传说,并不足以廓清钻石身上谜一般的光环。然而,正是这些标志性的零星事件,提醒我们去了解钻石为人们喜爱的根本属性。下面就说说我的两点理解。
一,钻石的形成过程是一个需要极其强大的毅力的蜕变过程。钻石来源于地幔中的碳原子,由于受高温和高压的共同作用,碳原子晶质化即变成了钻石。钻石的形成过程要历经上亿年的时间,大多数钻石都有30多亿年的历史,即使最年轻的钻石也形成于7000万年以前。
我们可以试着还原一下这个过程,高温高压,上亿年,单一碳元素组成,世界上最硬的物质,切割出来最璀璨耀眼的宝石。是一种怎样的坚持?怎样的凤凰涅槃?如果把钻石比作一个人,我看到了她身上3个难能可贵的品格:坚持、单纯、追求极致。首先,上亿年的高温高压,她一直在坚持、没有放弃,硬是挺过来了;其次,世间万物都在追求复杂与高级成分时,她仍然是单一的碳原子结构,上亿年不变;再有,她不畏切割打磨,只为呈现最亮最璀璨的自己。这一步步的历程,就像一个人走向成功的道路:
只有历经磨难经历风雨才能看见彩虹;
坚持考验人的毅力,但坚持可以改变人生;
当你的周围都在发生不明的变化,请保持内心的真我不要改变;
做任何事情要给自己一个交代,拿不到那么多的“最”,也要冲着“最”的方向使劲。
正是钻石身上所具备的这些品格和属性,体现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发展意愿,所以,钻石的坚硬、纯洁、璀璨、恒久,常常被用作永恒爱情的见证、至坚友谊的象征,以及事业成功的肯定……凡是美好的事物,人们都希望如钻石般能经得住考验,恒久美丽,而这也是我一直坚持从事这个行业的最大动力。
二,钻石身上能隐隐透出,一种说不明道不白但你能实际感受到的“意识感”,也就是柏拉图所说的“天意”。它们看着这个世界,似乎冥冥之中都有一种使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主人和归宿。比如“希望之星”,这颗史上最为知名、神秘的蓝钻自诞生以来,就一直伴随凶杀和抢夺。300多年来,它给占有它的人带来的厄运甚至比所有巫师的诅咒还要坏。但最终,在美国华盛顿史密森博物馆它找到了自己的归宿,让美丽共享,而附在它身上的魔咒也终告结束。
史上最为知名、神秘的蓝钻“希望之星”,最终在博物馆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这让我觉得,钻石并不是没有生命和意识的事物,它们从人类诞生以来就已经存在这个世界,为了找到适合自己的归宿,完成生命的意义,它们不惜等上千年上万年。同时,他们也在不断纠正世人对它们的看法,警醒世人因眼前利益而犯下的错误,与这个世界一起走向美好。看看你手上的钻石,你知道它经历过哪些国界、哪些朝代和怎样的故事吗?在你或者你的后代之后,它会去向哪里,再去见证怎样的爱情?所以,请爱惜与它相处的日子,因为那不仅仅是你个人的选择,而是钻石和你最早的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