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乘坐“空中城市”巨型飞机环游世界的旅客拉开机舱窗帘,刚好看到补给飞行器呼啸而来,稳稳地停泊在飞机舱外的码头上;中午,几名都市白领相约走到写字楼天台的“的士载客处”,打了一辆“飞的”去吃午餐;夜晚,急于出差到地球另一端的上班族手持廉价机票,按照机场广播的指示钻进舒适的“睡眠箱”,成千上万个这样的“睡眠箱”随后将被装载上同一架特制的“夜班客运”飞机,一觉醒来便是目的地……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如果说这就是100年内能够实现的飞行未来,也无需惊讶,过去百年的科技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想象能够飞多远,未来就能飞多远。
起飞
2009
1909年,世界第一架轻型飞机在法国诞生;同年,全球第一本与飞行有关的杂志创刊。今年,《环球飞行》(Flight Global)迎来了它的百岁生日。
杂志在题为《百年飞行》的纪念文章中感叹道,100年前,即使是最先锋的飞行师与未来学家,也想象不到今时今日航空事业的现状。即使在那时候,法国人克莱曼·阿德已在著作中最早提出“航空母舰”的概念,设想出当时正蹒跚起步的飞机不但可以成为战场利器,还能在巨型战舰上起飞,在最短时间内拔剑出鞘的未来———这当然已经实现了。这一概念提出后短短70年内,人类第一次以双倍音速飞过了大西洋;80年后,第一架航空飞机奔向太空,成功绕地一周后回归。
《百年飞行》写道,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下,设想从现在起的未来百年飞行事业,将是一项相当艰难的工作,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未来百年的蓝天,想象可以企及之处,就是理想能够到达的地方。
文章说,思考航空业或飞行事业的百年未来,离不开几个基本问题:到那时候,我们还有足够的燃油驱动飞机吗?到那时候,飞行的成本是更高还是更低?气候变化的后果是否会迫使我们彻底改变出行的方式?世界反恐事业的进程是否会促进航空安全的升级或是影响飞行工具的设计?我们是飞得更快,还是飞得更“绿”?能源稀缺与环境恶化是否会让飞行在将来成为一种稀罕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