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时节,中国国家话剧院将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推出本年度巡回演出的第一出剧目——《哥本哈根》。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哥本哈根》是英国著名的老编剧迈克·弗雷恩创作的一出新剧。该剧在欧美一经上演,引起广泛轰动,连获2000年普利策、托尼两项大奖。2002年,留美剧人胡开奇将之翻译成中文。
《哥本哈根》以后现代拼贴式的方法,展现了现代科学史上的“哥本哈根”之谜。1941年,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来到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看望他的同行兼师长波尔。他们曾经共同致力于量子力学的研究,所创立的测不准原则给原子物理带来革命性的变革。然而,时至今日,两个人的处境变了——德国占领了丹麦,海森堡和波尔成了敌对阵营的两个人。海森堡为什么要去哥本哈根?他想对波尔说什么?……从那以后,科学家和历史学家就海森堡去哥本哈根的原因和两个人的谈话,争论不休。
剧情伊始,作者用三个灵魂对话的方式,展开对往事的追忆,再现了海森堡那次神秘的哥本哈根之行。剧中除了海森堡和波尔,还有波尔的妻子玛格瑞特。在这部犀利、机智、大胆的作品中,海森堡和波尔的会面一次又一次反复出现,人物力图想找到事情的真相,却永远不知道答案。在不断的推倒、重来的过程中,事情的真相最后变得不重要,而透过他们求证这一过程,观众能感受到剧本涵盖的深刻人生哲理。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近两年,《哥本哈根》在美国、欧洲、澳大利亚、日本均有上演,并引起巨大反响,被评论界称之为“哥本哈根现象”。导演王晓鹰认为该剧写了以科学家名义出现的人的心灵困惑、忧思,而不是简单地写历史、写原子弹。它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先锋戏剧,演员必须通过现实化的心理疏理,方能将剧作非线性情节及其蕴涵的深邃哲理清楚地表达给观众。
《哥本哈根》包含的涵义是广泛的,人物的喜怒哀乐已超出个体情感的范畴。一方面,剧作试图通过对科学家灵魂的剖析,表现了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的情感冲撞、内心搏斗;另一方面,当剧中的科学家看到原子弹在广岛爆炸时的情景,内心极度痛苦……它令人反思,现代化发展过程中,高科技跟人类带来的究竟是福音,还是灾难?
而排演该剧的最大意义,则是让中国戏剧接受国际尖端戏剧的挑战,让中国话剧人紧跟上国际戏剧步伐,并及时地让中国观众欣赏到国外最新、最优秀的话剧作品。
《哥本哈根》主演梁国庆、何瑜、杨青(“梅花奖”获得者),舞美设计严龙,制作人戈大力。大家一致表示要努力将这出火爆欧美的话剧以最佳形态呈现在中国舞台上,给予中国观众深刻的人文反思。每场演出结束后,剧组将安排与观众的座谈,及时听取观众的反馈。
该剧将于2009年3月3—7日19:30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艺术剧院演出5场,以飨观众,票价100元、150元、280元(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