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知识---2009.12
分類: 图书,文化,中国文化,
作者: 李岩主编,胡友鸣副主编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9-12-1字数:版次: 1页数: 160印刷时间: 2009-12-1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71002986005包装: 平装最佳拍档
文史知识 2009....
文史知识---2009.12
与此1件拍档商品一同购买
总定价:¥12.00
总当当价:¥9.40
请至少保留一件商品。
内容简介
本刊主要发表研究《红楼梦》思想、艺术、版本、成书、作者生平家世、脂砚斋评语、文物资料考证等方面的学术论文。
目录
特别关注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
唯物史观与中国史学
二里头遗址考古五十载掠影
文史百题
楚歌声中的屈原(下)
话说唐代游侠儿
陈桥兵变的主谋究竟是谁
诗文欣赏
孟浩然、杜甫岳阳楼诗对比品读
诗清立意新——杜甫《夜宴左氏庄》赏析
风雨兼程的人生序曲——析《红楼梦》探春判词曲《分骨肉》
文化史知识
《诗经氓》的礼俗背景
“和水而饮”和夏桀、商纣的“酒池”
冬话鸣虫
北朝时期的职业佣书人与佛经抄写
人物春秋
父子相继研经术,各领风骚冠儒林——刘向和刘歆
小说丛谈
古代小说、戏曲对辅助人物的利用
学林漫话
遥知水远天长外——追忆金开诚先生
怀念金开诚先生
胡文楷的古代妇女文学研究述略
中国词学文献学的奠基人——民国四大词人之二:唐圭璋(三)
随笔札记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所见汉初二三事
李白《静夜思》的文本演变
画鬼容易吗?——“鬼话连篇”之十二
讲堂实录
训诂学与经学、文化(二)
书画欣赏
《礼宾图》的主题与人物
教学相长
“独上兰舟”为何要“轻解罗裳”?
文物与考古
一个“洵”字解了谜:邵友濂祖孙与《使俄文稿》
信息与资料
《黄遵宪题批日人汉籍》出版
临桂词派学术研讨会举行
孔子在川上叹什么
“首届曹魏文化暨第十九届《三国演义》学术研讨会”在许昌举行
“中原文化与近古文学”学术研讨会在安阳举行
陈独秀对儒家思想的批判
走马楼户籍简的“中”字注记
“哲学”与“考据”视野中的“文学史”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最近新书
2009年总目录
书摘插图
特别关注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
唯物史观与中国史学
在一次学术会议上,有几位年轻的朋友问我:“你的导师翦伯赞先生为什么选择要用历史唯物主义指导历史研究?今天历史唯物主义是不是已经过时了?”要我谈谈自己的看法。我当时由于时间有限,主要谈了翦先生为什么会放弃了“实业救国”的理想,走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历史学为武器,坚决反帝反封建革命道路的情况。对于今天历史唯物主义的命运则无暇回答。但这一问题是很重要的,我应当回答。本文就这一问题简单地谈点意见。
一
历史唯物主义简称“唯物史观”。作为“历史观”来说,历史上的各个阶级都有属于本阶级的历史观。各阶级都有产生和消亡的问题,因之各阶级的历史观也应有个产生和消亡的问题存在。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有些剥削阶级的历史观已随同本阶级一起消亡了,或至少过时了。但由于这些历史观尚有优劣之分,消亡的时间则有早有迟。但是,唯物史观则不同,它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历史观,是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有一套系统、完整的理论和方法,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实践而不断丰富、发展其自身,是研究人类社会的结构及其发展、演变最科学的指导思想。
在中国,历史观过时一事,大而言之,已发生过两次。第一次发生在古代,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奴隶制或农奴制社会在向封建地主制社会过渡,与之相关的一切意识形态也在随之转型。其中包括了奴隶主阶级或农奴主阶级的历史观在内。奴隶主阶级或农奴主阶级的历史观有多种多样,但其核心内容,脱离不开“神道设教”和“历史循环论”。封建地主阶级的历史观比奴隶主阶级的历史观要进步很多。如韩非子的历史观就有朴素的社会进化论特点。他说:“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韩非子五蠹》)。这些话,充分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正在急遽地转型。
第二次历史观“过时”、发生在清末民初。当时的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其殖民地的特点在日益加深,行用了两千馀年的封建历史观已不再时兴,新从欧美、日本引进的资产阶级进化论历史观则日益大行其道。首倡“史学革命”的是梁启超,他主张打破旧时以帝王将相为中心的编史体系和正统观点,引用进化论观点编写“新史学”。他反对旧式的史料排比法,主张诠释史事,叙述“人群进化”现象,找出历史的“公理公例”。此观点在当时确实很高明,有振聋发聩之效。但梁本人并未就此提出一套真正科学的历史观,亦未能实践自己的愿望。而他的良师益友、清末进士出身的夏曾佑却写出了《中国古代史》(原名《中国历史教科书》)一书,于1904年至1909年间分册出版。书中说:“循夫优胜劣败之理,服从强权,遂为世界之公例。威力所及,举世风靡,弱肉强食,视为公义,于是具有仁智勇者出,发明一种反抗强权之学说,以扶弱而抑强。”(第2册,212页)夏曾佑的历史观虽受时代和阶级的限制,有些错误。但他能把进化论与爱国主义融为一体,这是难能可贵的。此书之出版,是中国近代历史观确立的标志。
……
书摘与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