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历史札记三集
分類: 图书,历史,历史知识读物,中国近现代史,
作者: 罗平汉 著
出 版 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2-1字数: 230000版次: 1页数: 316印刷时间: 2009-12-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63391196包装: 平装最佳拍档
党史札记末编
当代历史札记三集
与此1件拍档商品一同购买
总定价:¥70.00
总当当价:¥53.30
请至少保留一件商品。
内容简介
本书是继《当代历史问题札记》和《当代历史问题札记二集》之后,又一研究当代中国史的力作。作者将研究的目光,聚焦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农村,通过广泛搜罗各种文献电料,地若干重大历史事件,诸如粮食统购统销、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三年暂时困难时期”的粮食问题、农村整风整社、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农村调查等作了深入探讨,客观述说了其中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对以往这段历史研究中一些语焉不详的问题,作了细密的考证与深入的分析。
作者简介
罗平汉,1963年8月生,湖南省安化县人,现为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主要从事中共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教学与研究。主要著作有《土地改革运动史》、《农业合作化运动史》、《农村人民公社史》、《票证年代——统购统销史》、《“文革”前夜的中国》、《1958-1962年的中国知识界》、《春天——1978年的中国知识界》、《当代历史问题札记》、《当代历史问题札记二集》等。
目录
1955年统购统销中的粮食“三定”工作
从小说《山乡巨变》看合作化运动中的农民心态
1957年的统购统销大辩论
赶超思想与“大跃进”的发动
1958年高产“卫星”为何满天飞
关于人民公社建立的几个问题
1958年为何将新合并的大社命名为“公社”
1958年人们心目中的共产主义社会
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共产风”及其初步纠正
毛泽东是如何发现人民公社问题的?
1958-1962年粮食产销的几个问题
共和国历史上一场特殊的运动
特殊年代的特殊发明——粮食增量法
1960年底至1961年初的农村整风整社
1961年广州中央工作会议述论
1961年周恩来邯郸农村调查
1961年刘少奇在天华大队的十八天调查
朱德与农村公共食堂的解散
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到“构建和谐社会”
——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角色转换
简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以《共同纲领》为中心的解读
新民主主义社会提前结束及其原因
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差异
书摘插图
1955年统购统销中的粮食“三定”工作
1953年底,根据当时尖锐的粮食供需矛盾,中共中央决定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1954年由于部分地区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非灾区的粮食统购任务较之1953年有较大的增加,各地较为普遍地发生了征购过头粮的现象,造成了1955年初“人人谈粮食,户户谈统销”的紧张局面。为此,中共中央经过调查研究,1955年3月决定将粮食定产、定购、定销(简称“三定”)到乡;同年秋,又进一步决定实行粮食定产、定购、定销到户的政策,从而改善了党和政府在粮食问题上同农民的紧张关系。粮食“三定”是统购统销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本文试图对此作一点简单的回溯。
一、人人谈粮食,户户谈统销
1954年是开展统购统销工作的第二个年头。这年6月2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控制粮食数字和掌握粮源的指示》,指出:“为使国家掌握粮源确有把握起见,在征购的方法上,小麦产区及早、中稻产区,均应在收获后及时进行夏征,并按比例实行随征带购(按:“征”即公粮征收;“购”即余粮统购)的办法;在过去无夏征习惯的地区,可采取按田亩、产量、人口实行预征及派购的办法;大豆及杂粮,各地可视具体情况采取预征或动员农民交售的办法。为了解除农民交售的顾虑,农民交售的粮食,均须发给卖粮凭证,以便在秋季统购时一并计算全年交售任务。”这个指示发出不久,各地陆续进入夏收阶段,这一年度的粮食统购工作也就正式开始。
……
书摘与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