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车宪法的精神

日本车宪法的精神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參考價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類: 图书,法律,法的理论,法理学,

作者: (日)渡边洋三著,魏晓阳译

出 版 社: 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1字数: 131000版次: 1页数: 171印刷时间: 2009-11-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44710503包装: 平装最佳拍档

日本车宪法的精神

日本车宪法的精神

气候变化的政治

日本车宪法的精神

与此1件拍档商品一同购买

总定价:¥60.00

总当当价:¥45.90

日本车宪法的精神

请至少保留一件商品。

编辑推荐

作者是日本当代马克思主义社会法学家、民法学家,也是战后日本法社会学的创始人,为日本民主主义法学代表人物之一。这本书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作者从法社会学的角度对日本宪法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受到普遍欢迎,自1993年以来在日本不断再版。他认为,日本宪法具有和平宪法的本质特征,倡导日本国民在当今复杂多变的世界局势和国内政治中,以宪法为生活指南,追求和平、自由、人权和平等,号召群众抵制修宪派。

内容简介

作为日本政治的基石,《日本国宪法》具有和平宪法的本质特征,作者结合宪法和日本人民生活中的例子,倡导日本国民在当今复杂多变的世界局势和国内政治中,依赖宪法作为指南针,追求和平、自由、人权和平等,并号召民众抵制修宪派。

作者简介

渡边洋三(1921-2006),日本当代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家、民法学家。为战后日本法社会学的创始人之一,是战后日本民主主义法学的主要代表。他一生著述极为丰硕,代表作有《现代法与经济》、《法社会学与马克思主义学》等。

目录

新版序

第一部 思考法的基础

前言

一 法与正义

二 法与规则

三 法与民主主义

第二部 近代宪法与现代宪法

一 近代宪法

1.法的统治

2.法与宗教、道德和文化

3.近代宪法的制定

二 现代宪法

1.近代宪法的界限

2.现代宪法的诞生

3.现代法与现代国家

4.社会内部的人权问题

第三部 基本人权是什么

一 国际人权的发展

二 日本社会与市民自由

1.人身自由

2.思想、信仰与良心自由

三 国民生活与人权

1.劳动者的人权

2.女性的人权

3.儿童的人权

4.社会保障的权利

5.其他新的人权

四 现代社会与表达自由

第四部 和平的基础

一 关于和平的思考与建设

1.关于和平的现代与古代思考

2.维护和平的构想

二 美苏对立与联合国

1.战后处理的原点

2.集团性自卫体制的独行

3.不结盟一中立运动

三 日美安保体制中的自卫队

第五部 站在十字路口的日本国宪法

— 1980年安保与宪法

1.日美旧防卫合作指针与1980年安保

2.安保与国民生活

3.日本型福利社会论

二 1990年代的世界与联合国

1.苏联解体与美国“新秩序”

2.海湾战争

3.联合国的变质

三 自卫队海外派兵体制

1.海外派兵前史

2.《PKO协力法》

第六部 日本国宪法与21世纪

一 美国的霸权主义

二 日美新军事防卫合作指针

1.日美新军事防卫合作指针的内容

2.《周边事态法》

三 日本民主主义的课题

1.《地方自治法》的问题

2.市民性自由的危机

四 修宪问题与小选区制

1.修宪问题

2.民主主义与选举制度

五宪法迈向光辉的新世纪

附录 《日本国宪法》全文

译后记

书摘插图

一法与正义

真理与正义的差异

真理是属于科学领域的概念,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如果同时存在两个或三个正确答案,那么社会有可能立即颠倒或混乱。自然科学和数学便是如此。在上学时代,恐怕每个人都无数次地接受过如下训练,即“请在正确的答案上画圆圈”。然而,如果按照此方法来学习法学恐怕就不行了。因为法律的目的是寻找正义,而在每个人的头脑中都有关于正义的不同价值判断。因此,如果价值判断不同,那么关于正义是什么的解答也不一样,因为判断的标准是不同的。假如我和各位学生交谈此问题时,其中一位想问“正确的答案究竟是什么呢”,这说明他仍然不明白法律是什么,他从一开始就跌跤了,因为每个人都有关于正义内涵的不同解答。

下面我举一个具体的实例。1999年的国会试图将“日之丸.君之代”法制化。舆论就该问题分成了两种意见。我们对此断然反对,因为它是与古代天皇制相连的。

……

书摘与插图

日本车宪法的精神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