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的神话:现时代的诗、文学与宗教
分類: 图书,文学,文学理论,
作者: 张桃洲著
出 版 社: 武汉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2-1字数: 333000版次: 1页数: 281印刷时间: 2009-12-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43045927包装: 平装作者简介
张桃洲,男,1971年生于湖北,文学博士(2000,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诗歌研究和评论、中国现代文学及思想文化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现代汉语的诗性空间——新诗话语研究》(2005),曾获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2003)、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6)等。
目录
第一辑
宗教与中国现代文学的浪漫品态
宗教因素在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三种表现形态
——以许地山、无名氏和张承志作、品为中心
早期新诗中的宗教印痕
“个人”的神话
——《骆驼祥子》与《约伯记》比较论
潜隐的意义结构
——读《20世纪中国文学与基督教文化》
第二辑
析分与整合
——百年新诗形式探索的非线性梳理
简论自由诗的韵律和节奏
古典与现代之辨:新诗的第三条道路
——以20世纪40年代沦陷区诗人为中心
关于台湾早期现代派诗潮
对“古典”的挪用、转化与重置
——当代台湾新诗语言构造的重要维度
当代诗歌的几个关键议题
困境、压力与突围:网络时代的中国诗歌
诗歌与伦理:批判性观察
“从玫瑰的肉体上传导出铁”
——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诗人的局部观察
印象和评说(6则)
第三辑
近20年新诗研究评述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新诗研究
“非诗意”的诗史及其书写
——评《中国当代新诗史》(修订版)
新诗史建构中的问题意识
——读《现代汉诗的百年演变》
历史叙述语境
——读《中国当代诗歌史》
世纪末的省思
——读《走向边缘的诗神》
诗歌生态的全景式观照
一评《朦胧诗后先锋诗歌研究》
第四辑
忧郁及忧郁的几个意象
——端木蕻良早期创作论
20世纪40年代文学对苦难的言说
新小说:汉语文学的又一轮?
寻求超越:史料融合与体系构建
——论苏光文教授的抗战文学研究
反思与建构
——读《中国现代文学范畴论》
学者的絮语
——读赵园《易堂寻踪》
韵律、幸存者和偏执狂
——读卡内提《群众与权力》
拆解与还原:从隐喻后退
——苏珊桑塔格的方法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辑
宗教与中国现代文学的浪漫品态
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宗教与作家的写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往往会透过中国现代文学的某些宗教书写,在那片神秘世界里体察别具一格的浪漫精神。也许,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说,浪漫精神与宗教具有更为内在的相通性,一种宗教体验或情怀本质上就是一种饱含着浪漫激情的心理状态:一方面,就宗教体验所蕴含的情感特征和这种情感的强烈程度来说,它总是体现出浓烈的浪漫主义气质;另一方面,就宗教体验表现的从此岸尘世抵达彼岸世界的超越性来说,它又折射着鲜明的浪漫和理想化色彩;此外,宗教世界特有的神秘美感,也在外形上与浪漫精神保持了一致。似乎可以说,在涉足宗教的多数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其所显示的主导意绪和倾向便是浪漫主义。因此,从中国现代文学的宗教书写即中国现代文学与宗教的关系这一维度来考察中国现代文学的浪漫品态及其情感质地、言述方式和审美特征,应该有着特别的意义。
浪漫:中国现代文学与宗教的精神遇合
在这里,中国现代作家的宗教感应对象,主要是来自异域的宗教,特别是三大世界性宗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众所周知,这三种宗教传人中国的历史并不算短,其中佛教甚至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宗教文化“禅宗”,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较为强势的文化。但是,在近代以前,这些宗教尤其是基督教在中国文学里并没有充分的言述空间,它们似乎尚未找到与文学相结合的恰当形式。①只是到了20世纪以后,它们才开始作为一种新的资源,浓重地进人中国作家的视野。
……
书摘与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