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衍生品理论与实务:金融创新中的机遇与挑战
分類: 图书,管理,金融/投资,金融理论,
作者: 范希文,孙健著
出 版 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1字数: 367000版次: 1页数: 346印刷时间: 2010-1-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01793723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始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球金融危机仍未平息,新的情况不断出现,但经历了恐慌、愤怒和彷徨之后,我们现在更需要透过金融危机的各种表象,了解金融创新的本质,明确今后金融创新的发展方向;对中国正在进行的金融市场化改革来说,这种理性的认识尤为重要。
对于信用衍生品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扮演的角色,众说纷纭,但本书的主旨并不仅限于揭示信用衍生品在这次金融危机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客观、深入地介绍和分析信用衍生品本身的特征、展示信用衍生品的定价模型和交易策略,讨论危机后信用衍生品的发展前景。
内容简介
信用衍生品是现代金融领域最重要的创新之一。它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的管理模式。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信用衍生品被广泛地应用在信用风险的对冲、资产负债的管理、银行资本金的规划以及各种以赢利为目的的金融交易中。信用衍生品在规避风险中的创造性应用和在追逐赢利上的一度滥用,上演了现代金融史上最令人激动而又最触目惊心的一幕。
本书的两位作者根据自己多年在华尔街工作的实践经验,向读者生动地展示了信用衍生品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详细讲解了信用衍生品的结构和运作,深入浅出地系统介绍了有关信用衍生品的数量模型和交易策略。此外,作者还探讨了信用衍生品的不适当运用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暴露出来的弊病、信用衍生品未来交易的演变以及信用衍生品在中国的可能应用。最后,作者还试图澄清人们对信用衍生品的一些常见误解。
对于任何一个想要了解信用衍生品和信用组合风险分析的读者而言,这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必读书。
作者简介
范希义,1983年于中国人民大学获国际金融学上学位,1995在Indiana University at Bloomington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美国Radian Asset公司风险分析部总经理,参与管理近500亿美元的金融资产,并兼任该公司投资监控和储备委员会及金融模型评审委员会委员。此前,范博上曾任该公司全球结构性金融产品部负责结构性金融资产组合的共同总经理。在加入Radian Asset之前,范博士曾在Zurich Capital Markets(后并入BNP Paribas)担任信用风险总监;并曾在美国Comerica Bank国际业务部负责亚洲辛迪加贷款、公司融资和固定收益债券投资业务。出国前,范博上曾在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工作。
目录
前言
第一章信用衍生品概况
1.1什么是信用衍生品?
1.2信用衍生品的分类
1.3从CDS到CDO
1.4信用衍生品市场的产生和发展
1.5信用衍生品市场的参与者
第二章信用风险的定义与延伸
2.1什么是信用风险?
2.2信用风险的延伸
第三章信用违约掉换
3.1信用违约掉换的交易结构
3.2 CDS的违约事件
3.3 CDS按市场定价和货币化
3.4 CDS的交易对手风险
3.5 ISDA协议和ISDA交割程序
3.6信用衍生品中的其他产品
3.7 CDS的全面改革(CDS Big Bang)
第四章信用风险的定量基础
4.1古典概率论基础
4.2银行存款账户
4.3无息债券
4.4债券息期和凸性
4.5无套利原理
4.6风险中性概率的来源
4.7一般收益期权的定价
第五章信用衍生品定价的基本方法
5.1信用评级机构数据模型
5.2公司债券的Merton定价模型
5.3 首次离开时间和违约概率
5.4约化型模型
5.5Monte Carlo模拟原理
第六章信用违约掉换模型
6.1 信用违约掉换的一般定价原理
6.2信用违约掉换的闭形式模型
6.3有违约风险的债券
6.4信用违约掉换按照市场标价
6.5信用曲线的特征
第七章合成CDO
7.1什么是合成CDO?
7.2合成CDO的分类
7.3合成CDO的风险因素
7.4合成CDO的分块风俭
7.5合成CDO的评级方法
第八章单一分块合成CDO
8.1什么是单一分块CDO?
8.2单一分块CDO的结构
8.3 CDO分块的风险收益特征
8.4 CDO的构造和管理
第九章 信用组合定价模型
9.1 信用相关系数
9.2 Copula函数的概念
9.3 穆迪的二项式分布模型
9.4 Vasicek模型
9.5 第一违约掉换
9.6 复合相关系数及基础相关系数
9.7 一般CDO分块模型
9.8 其他模型
第十章 金融中的数学模型
10.1 衍生品定价的原则
10.2 再谈相关系数
10.3 模型在次贷危机中的作用
10.4 是否应该抛弃模型
第十一章 常见的信用衍生品交易策略
11.1 债券和信用违约掉换的区别
11.2 债券和信用违约掉换的套利策略
11.3 基于信用曲线的交易策略
11.4 等面值的交易策略
11.5 等息期的交易策略
11.6 自融资策略
11.7 资本结构套利策略
第十二章 抵押贷款债责(CLO)
12.1 杠杆贷款市场的概况
12.2杠杆贷款的结构特征
12.3CLO的基本结构
12.4CLO的现金流分析
第十三章信用衍生品指数及指数产品
13.1LCDS及其与CDS的比较
13.2信用衍生品指数的运作机制
13.3分块指数
13.4信用衍生品指数的应用
第十四章金融危机和信用衍生工具
14.1金融杠杆及其过度使用
14.2AIG和CDS抵押出具
14.3交易对手风险
14.4信用衍生品的近期展望
14.5信用衍生品在中国的应用
14.6对信用衍生品的几个常见误解
附录A随机过程理论简介
附录B无套利条件和风险中性定价原则
B.1自融资和复制策略
B.2无套利和鞅测度
附录C股票期权的树形图定价原理
附录DBlack.Scholes公式的推导
参考文献
索引
书摘插图
第一章信用衍生品概况
1.1什么是信用衍生品?
信用衍生品(credit derivatives)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一种金融产品。之所以称之为信用衍生品,是因为它的价值是从其他资产,如债券、贷款或其他金融资产中衍生而出。顾名思义,信用衍生品的主要风险是信用风险。
和其他金融工具一样,信用衍生品是一种双边合同,目的在于转移、重组和转换信用风险。合同的双方利用信用衍生品来增加(或减少)对某一经济实体的信用风险的承担。在这一合同中,签约的一方将经济实体的信用风险转移到另一方。通常,经济实体的风险是通过它所发行的金融资产,如债券得以实现。因此,签约的双方是合同中信用风险活动的主体,而经济实体是信用风险的载体,经济实体发行的金融资产则是信用风险载体的媒介。这样的经济实体可以是一家公司或一国政府,也可以是多个经济实体的组合。通常,这一实体是独立于签约双方的第三方实体。在信用衍生品市场上,信用风险的载体被称为参考实体(reference entity)。而信用风险载体的媒介,即由参考实体发行的债券或举借的贷款则被称为参考债务(reference obligation)。
信用衍生品的最基本形式是信用违约掉换。它的出现是当时金融市场的重大创新。信用违约掉换最早是从公司债券中衍生而出。信用违约掉换把债券投资的两大要素一现金流和信用风险 分离开来。一方面,和债券投资人一样,信用违约掉换的投资人将承担信用违约掉换参考实体的信用风险;另一方面,不同于债券投资人的是,他无需向交易对方支付等同于信用违约掉换合同名义额(notional amount)的现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信用违约掉换合同更像是一份保险单。不同的是,出具保单的人承担的是信用风险,承保人保证在被担保的参考实体出现违约时,向投保人按平价(相当于信用违约掉换名义额)购买信用违约掉换的参考债务,由此向投保入支付因违约而损失的索赔金。
……
书摘与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