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炭性质、分类和利用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參考價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類: 图书,工业技术,矿业工程,

作者: 陈鹏 编著

出 版 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1-10-1字数: 403000版次: 1页数: 463印刷时间: 2005/08/01开本:印次: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02533731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从煤炭性质入手,以煤炭分类为主线,阐述煤炭利用过程中如何选择和开发洁净、有效利用途径的专著,为读者在中国煤炭资源、性质及分类到有效和洁净利用工程之间架起一座桥梁。重点论述中国煤炭资源的特性、煤碳组成及其特点、煤质分析、煤的分类和评价方法,并针对不同种类煤的特性,分析了煤对各种转化利用的适应性,阐明了煤性质与分类对焦化、燃烧、气化、液化及对环境影响的指导作用,进而论述了煤分类学在煤利用工程中的应用。

本书可供从事煤田地质勘探、煤炭生产及煤炭利用的技术人员以及物资和外资等方面的科技人员、管理干部和有关高等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陈鹏,男,(1934.11.2)江苏江阴人。现在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煤化所任博士生导师。195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后就读北京电视大学数学系;80年代初赴美,在俄亥俄大学化学系及犹他大学燃料工程系作访问学者,进修2年。现任《Fuel Processing Technology》期刊远东地区主编,兼任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煤炭分类委员会和煤炭分析试验方法委员会委员,及《煤炭学报》、《化工学报》、《燃料化学学报》和《煤炭转化》期刊编委。先后获奖7次,其中《烟煤粘结指数测定方法》和《煤岩学炼焦配煤方法研究》分别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煤炭分类的研究》等5项成果分别获部级科技进一步等奖和二等奖。此外,获发明专利2项。出版合著、专著4本,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

目录

1 绪论

1.1 20世纪煤化学进展回顾

1.2 煤炭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 中国煤炭资源的特点及分级

2.1 煤的生成:成煤作用及煤的系列

2.2 中国煤炭资源分类和分级

2.3 中国煤炭资源储量和特点

3 煤的岩相组成与特性及其分类

3.1 煤显微组分及其分类

3.2 镜质组平均反射率

3.3 反射率分布图

3.4 中国煤岩相组成特点

3.5 煤岩参数对加工工艺的影响及“煤岩相化学”

4 煤炭的组成、性质及检测

4.1 煤的化学组成与性质

4.2 煤中矿物质与有害元素

4.3 煤的孔结构

4.4 煤的物理性质与工艺性质

5 煤炭分类

5.1 分类研究的历史沿革

5.2 中国煤炭分类的完整体系

5.3 中国煤炭分类

5.4 中国煤炭编码系统

5.5 中国煤层煤分类

5.6 中国煤分类体系的工程意义

5.7 国际煤炭分类

5.8 主要产煤国家的煤炭分类

6 煤分类学在燃烧工程中的应用

6.1 煤燃烧的基本原理

6.2 煤阶的影响

6.3 化学组成和性质

6.4 物理机械性能

6.5 煤岩相组成及其性质

6.6 评定燃烧特性的有潜力的分析技术

7 气化工艺及对煤质的要求

7.1 概述

7.2 气化工艺分类

7.3 气化工艺特点及对煤质的要求

7.4 影响煤成浆性的煤质因素

8 煤分类学在焦化工程中的应用

8.1 煤阶的影响

8.2 化学组成和性质

8.3 物理性质与工艺性质

8.4 煤岩相组成和性质

8.5 评定煤结焦性能的有潜力的分析技术

9 液化工艺及对煤质的要求

9.1 概述

9.2 煤液化与化学制品

9.3 液化工艺对煤质的要求

9.4 岩相组成和性质

9.5 具有潜力的分析技术

10 煤和煤利用过程中的有害物质及其防治

10.1 煤中有害元素的分布、迁移及防治

10.2 煤利用过程中的致癌化合物

10.3 煤中硫和SO2排放及其防治

附录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