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仁义思想研究

孟子仁义思想研究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參考價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類: 图书,哲学/宗教,哲学,中国古代哲学,

作者: 万光军著

出 版 社: 山东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2-1字数: 320000版次: 1页数: 354印刷时间: 2009-12-1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60740171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孟子仁义思想研究》一书由万光军博士在学位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该书以孟子的仁义思想为重点,对孟子的思想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作者首先将孟子放在儒学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加以考察,追溯了孟子仁义思想的历史源头,并从先秦思想的演化过程中,对孟子仁义思想作历史的定位。作者由孟子的仁义观念入手,分析了孟子关于仁义不同解说,以及这种解说内含的不同侧重和理论意义,并进一步从天人相分与相合分析仁义思想的内涵及其特征;通过考察孟子关于“由仁义行”的思想,分析其仁义思想的在道德领域的展开;从个体、家、国的关系等方面,阐释仁义思想在现实中的不同侧重,并由此进一步分析了“道仁义”与“道性善”、“称尧舜”与孟子的理想人格的关系。尽管该书在理论深度以及若干观点表述的严谨性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但它对孟子思想的以上考察,无疑具有内在的学术意义,其出版对于推进孟子思想的研究,相信也将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目录

引论

第一章孟子仁义思想的背景

一、孔子、老子、墨子的仁义思想

二、基本方法:逻辑与历史相结合

第二章孟子仁义思想的基本表述

一、从仁智到仁义

二、仁义与两种四端

三、仁义与简帛两种五行

四、孟子仁义表述(上):抽象仁义

五、孟子仁义表述(下):具体仁义

六、郭店竹简中的仁义及后人对孟子仁义的解读

第三章天人的相分与相合:仁义的理论证明

一、人禽之辩:道德(仁义)的凸显

二、仁义内在与仁内义外:社会性为主与对自然性的容忍

三、天命之辩:知天命与知天

四、性命之辩:仁义礼智是性不是命、食色起命不是性

五、天(爵)人(爵)之辩

第四章由仁义行

一、由仁义行

二、仁义与身心:先立乎其大

三、尚志(仁义)与养气:志气结合的浩然正气

四、几种丈夫人格:大丈夫与贱丈夫、小丈夫

五、仁义与治国:仁义而已矣何必日利

第五章个体与他人:独善其身与兼善天下

一、仁的本源之本与本末之本

二、己与群、己与人

三、父子与师生、家人与邻居、亲与贤

第六章仁之于父子、义之于君臣

一、家国一致:以孝治天下、仁政

二、墨杨害仁害义是孟子反对的主要论敌

三、家国不一致:孟子仁大义小的结构及表现

四、孟子仁大义小的根据及局限

五、家国关系与孔孟三纲

第七章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

一、道性善的实质是道仁义

二、道德(仁义)的两面性:善善与恶恶(革命)

三、言必称尧舜:舜是孟子最为推崇的理想人物

四、反思孟子对舜的美化: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为例

第八章孟子仁义融入历史

一、从道德仁义到仁义道德

二、仁义即道德、周孔到孔孟

三、道义论与功利论的双重扬弃

四、反思仁的自然性:仁者爱人与恻隐之心仁也

五、孟子与舜在历史中

后记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