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学刊:第四辑

阳明学刊:第四辑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參考價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類: 图书,哲学/宗教,哲学,中国古代哲学,

作者: 张新民 主编

出 版 社: 巴蜀书社

出版时间: 2009-11-1字数: 435000版次: 1页数: 521印刷时间: 2009-11-1开本: 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7524830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辑阳明学研究专栏隆重推出八篇重要论文,也可看成是学术纪念活动的再继续。值得一提者,朱晓鹏分析了王阳明在龙场的“吏隐”生活,以为本质上仍是儒道圆融精神境界的反映。杨建祥指出“熟仁”概念在中国文化语境中的重要,代表了朝向本体的心学工夫的不可或缺的实践化自觉形态。高源贵讨论了王阳明晚年“良知即是易”命题的思想来源,或许后来也感染了黔中大儒孙应鳌的相关论述。陈复从冥契主义人手讨论王阳明的心路历程,当大有裨于心学理论体系的理解或诠释。德国学者大卫巴拓识比较王阳明与德国哲学家库萨的尼古拉的文化经历及其哲学思想的形成,更拓宽了王学研究的国际视野或跨文化眼界。

目录

阳明学研究

论王阳明龙场“吏隐”

王阳明论“熟”——一个新向度的意志考量

阳明易之体用观探微

阳明子的冥契主义

哲学革新创造性的来源——王阳明与库萨的尼古拉跨文化经历比较

王阳明论“中和”

《王阳明年谱》史料及刻印勘误

王阳明“本体工夫之辨”在明清之际的学术走向——以刘宗周、黄宗羲为中心的思考

王阳明与十六七世纪的《大学》研究

儒学与中国文化研究

重估《诗经》的价值——《周南》乐章三例

反思孟子对舜的美化——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为例

“太和所谓道”——对张载哲学研究中“气本论”的质疑

状元首辅费宏提倡移孝作忠且恪尊王守仁及朱熹

儒学平民化的一次尝试——论王艮的“百姓日用之学”

泰州王学后劲焦紘的儒学思想

儒学与现代性研究

周易哲学文化与现代科学哲学的比较研究

义利之辨——儒家正当性优先原理

政治儒学——缘起、困境和出路

对话与讨论

视野交融下的哲学、宗教与科学——答香港城市大学邝振权教授问

儒学研究

海德格尔的“它”与禅者的“他”

印顺佛学思想研究中存在的歧义

编后记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