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老子 右手孔子:感悟中国式做人处世智慧

分類: 图书,成功/励志,处世学,做人做事,
作者: 常桦 编著
出 版 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1字数: 227000版次: 2页数: 266印刷时间: 2010-1-1开本: 16开印次: 4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06460385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本书全方位阐释了老子和孔子这两位先贤大哲不朽的思想,力图使广大喜欢国学的读者,能从中获得如何做人的历史人文教养。提升自己的思想品位,从先贤的处世智慧中得到一些人生的启迪,为人们更好的做人做事、成就事业提供有益的帮助。
内容简介
老子为道,孔子尚仁。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内涵是内用黄老,外示儒术的儒用道体,中国人无论在生活上、思想上还是在潜意识中,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并体现着这种思想。
本书全方位阐释了老子和孔子这两位先贤大哲不朽的思想,力图使广大喜欢国学的读者能从先贤的人生经历中获得如何做人的历史人文教养,能从先贤的处世智慧中得到一些人生的启迪,提升自己的思想品位,为更好地做人处世、成就事业提供帮助。
目录
上篇 道法自然——老子的智慧
第一章 大哲之思,玄奥道家堪称治世宝典
身历巨变,深悟世事变幻无常
大道至简,返璞归真才能逍遥自在
义奥玄深,彻悟致虚守静的发展规律
五千之言,凝聚治国修身的人生精华
第二章圣人之治,大公无私才能天长地久
第三章其德乃普,广行德政才能造福百姓
第四章 不争无尤,赢得潇洒人生
第五章 道法自然,有所不为有所必为
第六章 祸福相倚,不自大才能成其大
第七章 大巧若拙,行不言之教的大智慧
下篇 中庸和谐——孔子的智慧
第八章 即凡而圣,至圣先师仰之弥高
第九章 嘉德懿行,是做人处世的至道
第十章 中庸和谐,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
第十一章 修身正己,才能成为谦谦君子
第十二章 以友辅仁,事业上相互砥砺
第十三章 君子喻义,富贵于我如浮云
第十四章 敏而好学,走向成功的捷径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上篇 道法自然——老子的智慧
第二章圣人之治,大公无私才能天长地久
天长地久,大公无私才能赢得尊重
老子认为:天地永久存在。天地之所以永久地存在着,是因为它们为万物提供生存条件,而非为自己的存在提供条件。因此,古之圣贤效法天地,遇利,先别人而后自己;危难,先自己而后别人。这样,保全的恰好是自己;正是他不把自己视为重要的,却成全了他的重要性。
天高悬在我们的头项,它虽然高高在上,却不显威仪;虽然有时候也会电闪雷鸣,但它多数时候还是晴空万里。它像极了我们的慈父,所谓万物之父。地则相反,它甘愿位居人下,胸怀包容万物,默默地承受着践踏甚至粗暴;它从不轻易显示自己的威力,它坚韧、勇敢、无畏,奉献着自己的爱,却从不奢求回报,实属万物之母。它们是那么高深莫测,那么深奥玄秘,仿佛离我们很远,却又离我们很近;我们可以去解读它们,但却永远无法切实理解它们。天地对我们的影响和制约是永远存在的。
在我们所能观察和理解的范围内,唯有天地是长生不老的,它们无所谓年轻和年老,它们是永恒的,因而人们常常用“天长地久”来表达自己美好的祝愿。
万物皆会消亡,唯天地永寿,为什么?老子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即“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久’信”。做何理解呢?天地永寿,其本质就在于它们无意识、思想,不知道自己的生,自然也就无所谓死了。正因为天地没有意识,不知道自己正处于生存的状态,当然也就不会有死亡的到来,所以永寿也就在情理之中。天地是按照大道的规律运行的,它们的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地存在着的。
……
书摘与插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