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谈管理

分類: 图书,管理,一般管理学,经营管理,
作者: 成力 著
出 版 社: 海天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3-1字数: 200000版次: 1页数: 235印刷时间: 2010-3-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7477693包装: 平装



本书剖析了华人首富李嘉诚的管理思想、经营管理智慧、战略运筹思维、家族企业管理方法、做人与经商之道。
它是目前国内少有的系统总结梳理了李嘉诚的管理哲学与思想图书,是读者学习商界“李超人”管理思想与经营智慧的最佳读本。本书可以作为企业家、CEO、职业经理人学习李嘉诚超一流管理哲学的读物,同时也是青年创业者、商人的励志、创业与管理训练读本。

成力,青年管理学者,咨询顾问。长期致力于中国式管理的研究。

前言
第1章 东西结合的管理智慧——李嘉诚论管理思想
东西结合的管理之道
“修己”是管理者首要任务
西方的制度化管理
组织规模大,但绝不能臃肿
充分授权,发挥人才的才干
管理者的“杠杆”心态
延伸蒯读‘李嘉诚:管理的艺术
延伸阅读二 张瑞敏:怎么样做适应于中国国情的管理
延伸阅读三 张瑞敏管理经典语录
第2章 大企业就像大家庭——李嘉诚论家族企业管理
大企业就像一个大家庭
家族企业的传承之道
唯才是用,而非唯亲是用
归属感:忠诚犹如大厦的支柞
让下属分享利益
第3章 不做老板做领袖——李嘉诚论领导力与做人准则
不做老板做领袖
要有容纳人才的心胸
行事一定要顾及信誉
重义轻利,一诺九鼎
以义统利
延伸阅读一 成功领导者必备的条什
延伸阅读二 马云:领导者要有眼光、胸怀、实力
第4章 中西合璧的用人策略——李嘉诚论管人与用人
知人善任,量才为用
不同阶段使用不同的人才
中西合璧的用人策略
以诚待人,召集天下之士
附录李嘉诚给员工:经常以此激励自己
专题链接 管理者的用人准则
第5章 商者无域,相融共生——李嘉诚论企业战略
不把所有鸡蛋放在一只篮子里
用全球资源对抗全球企业
低潮时做重大的投资
第6章 用90%时间考量失败——李嘉诚论经营管理哲学
远瞻行业动态
用90%时间考量失败
注重创新
用别人的钱赚钱
顾及对方的利益
在合作中共赢
维持好名誉
延伸阅读一 李嘉诚:赚钱的艺术
延伸阅读二 巴非特的管理智慧与管理目标
第7章 六大虎将——李嘉诚论核心团队
马世民:中西结合
李业广:王牌客卿
霍建宁:超级打工皇帝
洪小莲:打工女王
周年茂:打工皇帝
周凯旋:亚洲商界女强人
第8章 知止不败,保持低调——李嘉诚论成功之道
稳步前进,控制浮躁
勤奋是个人成功的要素
“知止不败”
每天的生活比别人提前开始
第9章 伟大者在于管理自己——李嘉诚论自我管理
“对自己节俭,对别人慷慨”
“抢学问”
以最大的热情去做事
“惜时如金”
延伸阅读 冯仑:伟大是管理自己
第10章 内心富贵才是真正的富贵——李嘉诚论财富管理
奉献的艺术
内心的富贵
强者的有为
李嘉诚基金会
捐助教育卫生事业
第11章 企业家眼中的李嘉诚——企业家论李嘉诚
宁高宁:偶像亦凡人
冯仑:钱以外的能力
刘永好:李嘉诚是我的榜样
柳传志:我很佩服他
附录一:李嘉诚:人性的迷失能否复归
附录二:李嘉诚:全球化不承受之重压
附录三:李嘉精彩语录
附录四:李嘉诚活动年表
参考文献
后记

不同阶段使用不同的人才
汉高祖刘邦曾经这样总结他从一介平民成为大汉王朝开国皇帝的原因:“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子房;筹集钱粮,保证大军的物质供应,我不如萧何;指挥军队,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英杰,但是我能用他们,这就是我为什么能够夺取天下。”
李嘉诚的用人之道,与刘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就是他为什么能够成为开创自己前无古人的商业帝国的根本原因。
创业伊始,李嘉诚选用忠心耿耿、埋头苦干的人才。宁损自己也不亏员工,留人先留心,使员工具有极大的积极性,从而企业也具有很强的活力。企业发展壮大后,老员工的知识和业务技能就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李嘉诚又适时任用富于开拓精神的青年专门人才。这时候,李嘉诚对公司的事务不再事必躬亲了,而是将自己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人事管理上。
创业之初,忠心苦干的左右手,可以帮助富豪“起家”,但元老重臣并不都能跟得上形势。到了某一个阶段,倘若企业家要在事业上再往前跨进一步,他便难免要向外招揽人才,一方面以补元老们胸襟见识上的不足,另一方面是利用有专才的干部,推动企业进一步发展。故此,一个富豪便往往需要任用不同的人才……
在李嘉诚看来,企业的发展,在不同的阶段,企业主扮演的角色不尽相同。而企业主下属的辅佐人才,在不同的阶段,亦不相同。
在李嘉诚创业之初,长江公司的状况非常糟糕:资金短缺、厂房破旧、机器落后,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和足够的工人。这个时候对于李嘉诚来说,智囊型的人才意义不大,他更需要的是能够和他自己一样吃苦耐劳的员工。
长江塑胶厂的第一批工人,全是门外汉,大多还是从田间洗脚上岸的农民,唯一精通整个生产流程的师傅是老板李嘉诚。所以,李嘉诚手把手带领工人一起安装机器、调试,直到出产品。这种以诚相待、同甘共苦的生活只适宜于开始创业时的艰苦环境。
在创业初期,稳定人心是关键,不可能长期让工人吃苦受累。李嘉诚以诚待人。也正是李嘉诚的一片诚心,使长江塑胶厂的员工们具备了强大的凝聚力。工厂初期的艰苦条件没有让工人们退缩,他们紧紧团结在李嘉诚的周围,与塑胶厂同命运,共呼吸。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上海人盛颂声和潮州人周千和就始终跟随着李嘉诚,成为辅佐他的左右手。那时候李嘉诚任命盛颂声负责生产,周千和负责财务,两个人对自己的本职工作总是认真地尽全力完成。除此之外,安装机器、蓝图设计、采购和推销,他们也一直和李嘉诚一起共同打拼、埋头苦干,从来没有一句怨言,辅佐李嘉诚创业,是长实劳苦功高的元勋。
白手起家的李嘉诚,在其长江实业集团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敏锐地意识到,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一个企业的发展在不同的阶段需要有不同的管理和专业人才,而他当时的企业所面临的人才困境较为严重。李嘉诚克服重重阻力,劝退了一批创业之初帮助他一起打江山的“难兄难弟”,果断起用了一批年轻有为的专业人员,为集团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与此同时,他制定了若干用人措施,诸如开办夜校培训在职工人,选送有培养前途的年轻人出国深造,而他自己也专门请了家庭教师学习知识、自学英语。
2008年8月11日,李嘉诚和香港一班中文大学行政人员工商管理硕士课程学生座谈,座谈题目是领导才能。李嘉诚在他的办公室所在地长江大厦70楼与学生见面。针对学生提出的“怎样看待年纪很轻就能当领导”的问题,李嘉诚回答说:
只要自身条件优越,有充足准备,在今天的知识型社会里,年轻人更容易突围而出,创造自己的事业,我就是喜欢这样的年轻人。
李嘉诚手下的得力干将中,有一位叫周年茂的年轻人。周年茂的父亲是长江公司的元勋周千和,在周年茂的年轻时代,李嘉诚就已经把他当作长江实业未来的专业人士培养,并送他与周千和一起去国外学法律。1981年,当他学成归国后李嘉诚就指定他为公司的发言人,两年后选他为长实董事,再过两年擢升为董事副总经理。当时他只有30出头。周年茂在任此职期间,策划落实了茶果岭丽港城、蓝田汇景花园、鸭删洲海怡半岛、天水围的嘉湖花园等几个大型住宅屋村项目。他肩负的责任比他的前任盛颂声还大。
20世纪80年代中期,长实的管理层基本上实现了新老交替,各部门的负责人大都是30~40岁的少壮派。李嘉诚用人不拘一格,敢于重用年轻人,使长实充满活力,使这个前无古人的商业帝国出现了锐意进取、不断开拓的新局面。
P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