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专题高中化学新课标 物质结构与性质

分類: 图书,中小学教辅,高中通用,化学,
作者: 张希顺主编,刘金城本册主编
出 版 社: 龙门书局
出版时间: 2008-7-1字数: 240000版次: 1页数: 206印刷时间: 2010-2-1开本: 大32开印次: 5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08812984包装: 平装


《龙门专题》是针对中等程度及中等程度以上的学生研究开发的,尤其是对尖子生来讲,《龙门专题》是必备图书!
这套书在设计上全面贯彻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中等程度的学生要特别注意:
“知识点精析与应用”部分侧重夯实学生的基础,重点在把基础知识讲细、讲透,适合为中等程度的学生奠定扎实的基础;
“能力拓展”部分重点在于拓展学生思维,直接与中高考的难度、题型接轨,适合中等学生提高成绩。
同步学习使用:
《龙门专题》每一节内容都是按照教材的顺序编排的,因此可以随着教学进度同步使用,老师讲到哪里,就紧跟着做透哪一本专题。
中高考复习:
“基础篇”适用于第一轮全面复习,全面梳理知识点,从这一角度,专题比任何高考复习资料都要详细、全面;
“综合应用篇”适用于第二轮专项复习,尤其是跟其他专题、其他学科进行交叉综合时,事半功倍。
“万变不离其宗!”考试题目都是由基础知识演化而来的,因此基础知识是极其重要的,只有准确地理解、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才能灵活、轻松地应用和解题!
使用《龙门专题》打基础,重点注意每节的“知识点精析与应用”,它分为三个小部分:知识点精析:可帮助学生更全面的理解重点,突破难点:
解题方法指导:通过经典和新颖的例题帮助学生掌握解题规律和技巧:
基础达标演练:可以即学即练,便于巩固。
“能力拓展”栏目是在牢固掌握基础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试能力的,它同样包括三个小部分:
释疑解难:以综合性,关联所学知识,并作深度的拓展和延伸:
典型例题导析:最具代表性的例题、全面的思路分析、有的放矢的总结和反思,培养学生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思维拓展训练:完美的拓展训练设计,提升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
“知识点精析与应用”用于梳理知识脉络,掌握基本知识点;复习时侧重使用“能力拓展”栏目。
这部分立足于教材,对中高考必考内容进行拓展提升,也包括了一些难点和失分率较高的内容。此外,“本书知识结构”、“本讲知识网络图”能帮助学生迅速快捷地掌握全部知识体系,提高复习效率。在中高考的复习备考中,还要注意:近年本专题知识在高考(中考)中所占分数比例,紧跟第二轮专项复习节奏使用。
从全国调查看,尖子生最喜爱的教辅图书中,《龙门专题》被提及率十分高;来自高考状元的信息也表明,尖子生是特别适合使用本书的。
尖子生在使用本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立足基础,通过自学或者预习的方式将基础知识理解并掌握;
其次,学习的重点放在“能力拓展”上,提高综合能力和应对中高考的能力;
再次,在复习中,一个板块一个板块的逐一解决,力争做到没有任何知识点的遗漏;最后。中高考的复习,侧重于专题与专题之间、不同学科之间的复合型试题的研究和训练,确保在考试中基础题目不失分。

基础篇
专题考点知识归纳体系框架表
第一讲原子结构
1.1原子结构模型
1.2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1.3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本讲知识整合
第二讲微粒间的相互作用
2.1共价键模型
2.2共价键与分子的立体构型
2.3离子键、配位键与金属键
2.4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
本讲知识整合
第三讲物质的聚集状态与物质性质
3.1认识晶体
3.2金属晶体与离子晶体
3.3原子晶体与分子晶体
3.4物质的其他聚集状态
本讲知识整合
综合应用篇
综合专题
方法技巧归类
专题跟踪训练
模拟考场

基础篇
专题考点知识归纳体系框架图表
高考大纲
一、原子结构
1.了解原子的构成及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
2.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概念。
3.了解量子力学对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4.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编排原则。
5.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
6.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和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7.元素性质、原子结构和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之间的关系。
8.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二、微粒间的相互作用
1.理解共价键的含义,理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2.理解共价键的形成、本质、类型、特征、键参数。
3.了解共价键与分子立体构型关系以及一些典型分子的立体构型。
4.了解共价键和分子极性的关系。
5.了鳃离子键、配位键、金属键的形成过程、本质和特征。
6.了解范德华力的产生、大小以及对物质性质(熔沸点)的影响。
7.了解氢键的形成条件、类型、特点以及氢键对物质性质(熔沸点、溶解度)的影响。
8.综合比较各种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以及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三、物质的聚集状态与物质性质
……
书摘与插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