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谈鉴定:青花瓷鉴定

分類: 图书,收藏/鉴赏,陶瓷,
作者: 张浦生,霍华著
出 版 社: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时间: 2010-6-1字数: 280000版次: 1页数: 281印刷时间: 2010-6-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铜版纸I S B N : 9787546311586包装: 精装

青花用之于皇室,收之于窖藏,传之于民间,畅销于世界,雅俗共赏,被誉为中国的“国瓷”。它以釉下彩的工艺优势和瓷画的美学艺术价值,受到世人的珍视。
青花瓷的优点具体表现在:一是生产工序比较简便,一次烧成,物美价廉;二是色调明快、素雅、大方,赏心悦目;三是利用瓷胎吸水性能好的特性,将青花瓷画与中国国画艺术相结合,既有实用性,又有艺术观赏性,在瓷苑艺术中独树一帜;四是釉面光洁明净,具有一种质地美,无铅毒,符合卫生要求;五是不易磨损,耐腐蚀,历久犹新。

Chapter01青花瓷的生产
文献记载
生产工艺
釉下青花
主要工序
辅助工艺
釉上青花
贴纸印花
中国古代彩瓷
Chapter02青花瓷的开创——唐青花
青花瓷的起源
青花瓷起源于唐代
青花瓷起源与钴蓝
青花瓷起源与白瓷
青花瓷起源与釉下彩
青花瓷起源与中国古文化审美观
青花瓷起源与外销
唐青花的产地
唐青花的主要特征
青料
纹饰
胎釉
造型
工艺
唐青花的衰落
Chapter03青花瓷的成熟——元青花
元青花的出现
元青花与景德镇
元青花与磁州窑、吉州
窑
磁州窑
吉州窑
元青花与湖田窑
元青花与明太祖朱元璋
元青花与外销
蒙元统治地区
北非和西亚地区
印度地区
东非及阿拉半岛沿海地区
东南亚地区
日本
元青花与定烧器及贡瓷
元青花的来源与分布
出土元青花
墓葬、遗址中出土的元青花
窖藏中出土的元青花
基建工地、平整土地出土的元青花
零星出土的元青花
传世品元青花
元青花的分期
早期
晚期
元青花的成就
料
发色比较灰暗的粗料
发色湛蓝的细料
粗料和细料并用
纹饰
布局
笔法
题材
品种
胎釉
造型
工艺特征
款识
Chapter04青花瓷的昌盛——明清青花
Chapter05古代青花瓷的鉴定
Chapter06青花瓷画
Chapter07青花瓷的外销

Chapter01青花瓷的生产
青花瓷有釉下青花、釉上青花和贴纸青花三种。釉下青花占青花瓷的98%以上。
中国虽然是瓷器大国,但是在古文献中,有关瓷器生产工艺的记载并不多,只有六条。它们是明代《宣德鼎彝谱》 《瑞州府志》 《遵生八笺》《窥天外乘》中关于青料的记载,《天工开物陶埏篇》《院本陶冶图册》中关于制作工艺的记载。
烧造瓷器的主要工序有采石、粉碎、淘洗、制坯、做坯、利坯、剐坯、绘画、罩釉、烧成,辅助工序存备制青料、调配釉水和制作匣钵。
青花瓷的四要素是:钴料作彩、生坯绘画、罩透明釉、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西方人将明清时期的青花瓷看做硬质瓷,称作porcelain。
青花瓷是明清官窑的主要品种。清乾隆时期的督窑官唐英主持编定的《陶冶图说》中记载了清官窑的二十道制瓷工序,明确说明了制瓷原料的产地,而最后一道工序竟然是与工艺完全无关的“祀神酬愿”。景德镇民窑二三百座,终岁烟火相望,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余万,全以烧瓷谋生。他们认为,窑火得失皆尚祷祀,于是,在整个烧窑活动中充满了对神明的敬畏之心。
官窑垄断了优质制瓷原料和最好的技工,督窑官尽心竭力操办,窑工们精心烧造,使明清官窑瓷在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登上了中国陶瓷史工艺的最高峰。
^
书摘与插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