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摄影小史)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摄影小史)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參考價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類: 图书,艺术,摄影,作品集/作品赏析,

作者: (德)本雅明 著,王才勇 译

出 版 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7-1字数: 120000版次: 1页数: 157印刷时间: 2006/07/01开本:印次: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214038869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20世纪最富原创性的思想家之一、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成员——瓦尔特 本雅明是20世纪西方知识分子中充分注意到摄影的极少数人中的一个。他的《摄影小史》(1931)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1936年)堪称摄影、文化理论的经典著作,也是当今方兴未艾的文化研究领域的必读之作。

与他的法兰克福学派同仁阿多诺、霍克海姆对大众文化以及文化工业所持的坚决批判立场不同,本雅明的思想中对于技术对艺术领域的介入以及由此带来的后果充满了悖论。他对艺术复制和文化工业的一些辩护性观点和看法也使得他得以特立独行于法兰克福。在《摄影小史》和《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本雅明着重分析了摄影的出现对现代文明的重大影响,尤其是对艺术活动的革命性颠覆。他认为以摄影(包括电影)为代表的机械复制手段已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艺术的认知方式,并预言机械复制的手段将最终消解古典艺术的崇高地位,艺术的权利将从“专业人士”手中解放出来,成为普通公众的一般权利。本雅明在这两本著作中提出的有关“震惊体验”、“ 韵味的消散”、“复制/创造”等概念和观点对现代摄影理论和文化理论影响深远。

江苏人民出版社此次将本雅明的这两本经典著作重新集结出版,并配以精心挑选的插图近百幅,译者王才勇先生的译本更是从德文原著而来,本书的精彩与经典无可怀疑。

目录

译者前言

摄影小史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

第一稿

1.前言

2.机械复制

3.原真性

4.光韵的消失

5.礼仪与政治

6.膜拜价值与展示价值

7.摄影

8.永恒价值

9.摄影与作为艺术的电影

10.电影与检测效应

11.电影演员

12.面向大众的展示

13.拍成电影的要求

14.画家与摄影师

15.对绘画的接受

16.米老鼠

17.达达主义

18.触觉接受与视觉接受

19.战争美学

注释

第二稿

注释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摄影小史)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