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古陆西南缘(龙首山-祁连山)成矿系统及成矿构造动力学

华北古陆西南缘(龙首山-祁连山)成矿系统及成矿构造动力学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參考價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類: 图书,自然科学,地球科学,地质学,

作者: 汤中立等著

出 版 社: 地质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2-12-1字数: 630000版次: 1页数: 393印刷时间: 2002/12/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116037359包装: 精装内容简介

本书从“活动论”、“系统论”思想出发,运用板块构造(地体)学说,依据本区地层、构造、岩浆作用的特点,厘定华北古陆西南边缘龙首山-祁连山的构造格局由北向南为:龙首山陆缘带、河西走廊弧后海盆、北祁连缝合带、中祁连离散型岛弧地体、南祁连弧后盆地、柴达木板块,探讨了它们的演化过程。根据构造发展和成矿作用,确定并划分了本区的六大成矿系统和十一个成矿组合。提出本区是中国也是世界的重要金属成矿带。阐述了本区富有特色的岩浆硫化物矿床(金川)、海底沉积喷流型铁矿(后期热液铜矿叠加,如镜铁山)、古海底热液对流循环块状硫化物矿床(白银厂)、岩浆热液钨矿(小柳沟-塔尔沟)、韧性剪切金矿(寒山-鹰嘴山)等的地质与成矿特征,探讨了成矿构造动力学等方面的问题。

本书可供从事区域地质、构造、矿床、地球化学等方面的勘查、科研和教学人员参考。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地质构造单元与深部构造

第一节地质构造单元划分及地质特征

第二节区域地球化学场特征

第三节区域地球物理场基本特征

第四节综合地球物理剖面地质解释

第二章太古宙-古元古代构造轮廓

第一节华北古陆龙首山区的太古宇-古元古界

第二节柴达木古陆的太古宇-古元古界

第三节小结

第三章中新元古代的地质构造轮廓

第一节中新元古代华北古陆与柴达木古陆的关系

第二节华北古陆西南缘中新元古代的构造沉积史

第三节柴达木古陆北缘中元古代俯冲作用的证据:熬油沟组蛇绿岩及混杂堆积

第四节前寒武纪两个古陆的地质对比

第四章古生代地质构造格局

第一节祁连洋及北祁连次生洋盆存在的证据之一——蛇绿岩

第二节祁连洋及北祁连次生洋盆存在的证据之二——硅质岩

第三节 华北古陆西南缘与柴达木陆块北缘早古生代活动大陆边缘性质的确认

第四节中祁连早古生代离散型岛弧地体

第五节南祁连弧后盆地及河西走廊边缘海盆地

第六节晚古生代造山作用

第七节祁连造山带类型

第五章中生代以来板块构造特征

第一节构造地貌概述

第二节A型俯冲与盆地消亡

第六章阿尔金构造(断裂)带

第一节阿尔金断裂带的构造轮廓

第二节北祁连山西段(与阿尔金相接)早古生代陆一陆碰撞构造混杂岩带

第三节阿尔金断裂带的构造演化

第四节小结

第七章华北古大陆西南缘的成矿系统

第一节成矿系统观念

第二节古大陆边缘成矿系统

第三节华北古陆西南缘成矿系统的划分及与构造演化的耦合关系

第八章离散型陆缘成矿型式

第一节 中太古代-中元古代裂解期前成矿系统(东大山铁成矿组合,金川镍铜钴铂成矿组合)

第二节中、新元古代裂解成矿系统与矿床实例(镜铁山-柳沟峡铁成矿组合)

第九章汇聚型陆缘成矿型式——加里东期活动大陆边缘成矿系统

第一节早期陆缘弧(裂谷)铜、铅、锌成矿组合(白银、小铁山-清水沟)

第二节中期弧后盆地火山铜成矿组合(石居里-九个泉-猪嘴哑巴)

第三节中、晚期岛弧火山铜成矿组合(红沟-胶龙掌)

第四节与俯冲作用有关的岩浆热液钨成矿组合(塔尔沟-小柳沟)

第五节与俯冲作用有关的岩浆热液铅、锌成矿组合(大东沟-吊大坂)

第六节洋壳残片蛇绿岩铬成矿组合(大道尔吉-玉石沟)

第十章碰撞型陆缘成矿型式——碰撞造山成矿系统

第一节残余盆地沉积铜成矿组合——天鹿铜矿

第二节成矿预测

第十一章转换型陆缘成矿型式——走滑断层成矿系统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韧性剪切金成矿组合(寒山-鹰嘴山)

第三节成矿预测

第十二章成矿构造动力学

第一节构造演化及动力学

第二节成矿时空结构及动力学

第三节成矿预测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英文提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