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美学的谱系
分類: 图书,工业技术,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作者: 杨平 著
出 版 社: 南京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9-1字数: 339.6000版次: 1页数: 303印刷时间: 2007/09/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7181767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艺术同自然一样,都是人类本来意义上的家园……艺术绝对不是常人认为的玩物,而是和谐之源,从中流出的,是涌动不息的生命之泉,只要接触艺术和欣赏艺术,这富有生命活力的甘泉便会滋润干渴的嘴唇,使心田之苗茁壮成长。久而久之,这样的人就有可能成为一个和谐的和发展完美的人。如果一个社会由这样的人组成,整个社会也就成为和谐的社会。……一个社会只有同艺术结婚,才能生出文化之子;如果与艺术离异,只能导致野蛮,这个社会随之会变成文化的沙漠。”
“对艺术的创造、接受和欣赏,是一种高级的文化素质。而获取这种素质的重要捷径,就是艺术教育。”
“当今方兴未艾的综合艺术教育或生态式艺术教育……不仅注重各门艺术之间的对话、交叉和贯通,还注重艺术精神向其他学科的渗透。……实施综合艺术教育,我国是最有优势的。……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艺术教育传统,完善和发展综合艺术教育,造就高素质的人才,正是开发这一套《艺术教育前沿论丛》的宗旨。” 本册为《艺术教育前沿论丛》之《环境美学的谱系》。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环境美学”的研究著作,发掘环境美学的历史文化根源,呈现环境美学的跨学科图像,重点分析环境美学的谱系,揭示“家族相似”下的多样性。本书聚焦自然审美鉴赏及其模式,探讨环境审美批评的可能途径,从生存质量、环境保护和环境教育的角度,探索环境与人之间的深层互动关系。
作者简介
杨平,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博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所副教授,中华美学学会副秘书长,中华美学学会美育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美学》与《中国艺术教育》杂志编委。主要学术兴趣为美学、美育学与比较文学。 主要著作有《康德与中国现代美学思想》和《多维视野中的美育》等。合著有《思辨的想象——20世纪中国美学主题史》《知识经济时代的美学与设计》和《美国艺术教育新台阶》等。译著有《环境美学——自然、艺术与建筑的鉴赏》和《中国人的生活智慧》等。
目录
绪论:环境美学关键词
一 自然
二 环境
三 景观
四 生态
小结
第一章 自然美学的历史与观念
一 自然与神学
二 自然与科学
三 自然与文学
四 自然与艺术
五 自然与哲学
第二章 环境美学的跨学科视界
一 美学的环境转向
二 跨学科的环境美学
三 环境美学何为
四 环境与日常生活美学
第三章 环境美学的谱系
一 赫伯恩:环境美学的缘起
二 伯林特:参与的环境美学
三 瑟帕玛:分析哲学视界中的环境美学
四 卡尔松:环境美学的科学定位
五 建筑美学:斯克鲁顿、拉斯姆森及其他
六 城市环境美学:林奇及其他
七 景观美学:阿普顿、鲍雷萨及其他
八 段义孚:人文地理视界中的环境美学
九 生态美学:从利奥波德到罗尔斯顿
小结
第四章 自然的审美鉴赏
一 鉴赏的概念
二 鉴赏的无利害性及其批判
三 恰当的自然审美鉴赏
四 自然鉴赏与艺术鉴赏
五 多元感官与自然鉴赏
第五章 自然审美鉴赏的模式
一 对象模式
二 景观模式
三 参与模式
四 激发模式
五 自然环境模式
六 鉴赏相关性
第六章 环境的审美批评
一 艺术批评与环境批评
二 人与环境关系的审美批评
三 景观特征的审美评估
第七章 环境与生存质量
一 环境与休闲化生活
二 人与环境的生存论关联
三 环境与美好生活
第八章 环境美学与环境保护
一 自然环境保护:从法律的观点看
二 政府行动:国家公园及其他
三 城市的前世今生:以北京城保护为例
第九章 环境教育与审美教育
一 环境教育的目的
二 穿越自然的学习
三 环境教育的节奏
四 环境教育与审美福利
五 全球环境教育与国家策略
六 环境教育案例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