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的社会过程:对草原法案例的分析与思考

立法的社会过程:对草原法案例的分析与思考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參考價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類: 图书,法律,司法案例,

作者: 布小林著

出 版 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8-1字数:版次: 1页数: 192印刷时间:开本: 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0463511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作者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以草原法立法为案例,对立法的生发、法案的形成以及从法案到法的过程进行了具体的考察和分析,并从宏观上分析了立法的社会评价,指出立法的社会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理性与非理性相结合的决策过程,是一个不同利益群体博弈与相互妥协、正式与非正式制度交织动作的过程。

目录

引言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

二立论基础和理论假设

(一)法律与法律社会学

(二)法律作为一种制度

(三)过程研究视角

(四)利益博弈与立法过程

(五)研究范围、理论假设和结构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立法的生发过程

一立法生发机制概述

(一)我国立法的推动模式

(二)主要因素

二立法生发过程:以草原法的立法为例

(一)草原法的制定

(二)草原法的修订

三对立法生发机制的思考

(一)利益和价值的主导作用

(二)国家主导立法的强影响力

(三)行政主管部门是立法的重要外在推动力量

第二章法案的形成

一谁来起草法案

(一)部门的社会角色

(二)部门是最大的社会信息源

(三)现实的法制建设背景

二起草者在立法中的角色

(一)起草者的应然角色

(二)角色差距及原因分析

三法案形成中的利益博弈

(一)制度规则与社会安排

(二)利益博弈的特点及影响

第三章从法案到法

一提案:国家主导与现实瓶颈

二立法审议:社会期待与面临的问题

(一)立法审议的社会期待

(二)立法审议面对的问题

三表决制度的价值目标与实践

第四章立法的社会评价

一社会感知的视角

(一)宏观立法质量

(二)微观立法质量

二法律实施的视角

三对立法社会评价的思考

(一)对传统观念的反思

(二)关于现状的讨论

(三)小结

第五章立法社会过程的思考

一对立法过程的理性认识

(一)多元利益及其博弈构成立法的基本出发点

(二)嵌入性是立法活动的前提和条件

(三)意识形态与路径依赖导引立法走向折中道路

二对改善立法的思考

(一)更新立法观念

(二)加强立法程序制度建设

(三)积极培育公民参与立法意识

附录一草原法和相关立法文件

附录二关于立法程序的法律规定

附录三立法的社会过程问卷调查

参考文献

后记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