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善宝

分類: 图书,农业/林业,农业基础科学,
作者: 孟美怡 著
出 版 社: 金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字数: 250000版次: 1页数: 320印刷时间: 2008/01/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2510364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他是中国的“农业泰斗”、“东方神农”,他是德高望重的社会活动家和民主战士,他从事农业教育三十年,桃李满天下,不愧为一代宗师,他一个世纪的奋斗,在中国农业小麦科学发展史上树立了一座永远的丰碑。 他就是金善宝。金老卓越的学术成就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永远为人民所铭记,永远给后人以启迪。金老的光辉业绩和道德风范,是一座激励我们永不停步、不断前进的精神丰碑。
内容简介
金善宝,农业教育家、农学家。中国现代小麦科学主要奠基人。享誉国际的农学家,被称为「远东神农」。浙江诸暨人。早期曾鉴评推广「江东门」、「武进无芒」、「南京赤壳」和「姜堰黄皮」等一批优良地方品种。部分研究成果散见《中国小麦分类之初步》、《小麦开花之时期研究》、《近代玉米育种法》、《用统计方法比较籼粳糯米之胀性》和《大豆几种性状与油分、蛋白质之关系》等文。
本书将以传记的形式展限其传奇一生。金老的一生,集中体现了一位进步知识分子,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随时代发展的潮流,不断超越自己,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他的一生,始终对祖国挚着热爱,以平凡而高尚的工作,真正实践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于自己取得的不平凡成就,金老只是谦虚地认为,这是顺乎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而已。
目录
第一章动荡的年代
1.1一个山村农娃
1.2在动荡中成长
第二章立志务农
2.1攻读“南高”农科
2.2献身小麦
2.3第一部小麦分类文献
2.4第一本小麦专著
2.5创办山村小学
2.6喜遇知音
2.7留学生涯
2.8育成“中大2419”、“矮立多”等小麦良种
第三章赤子之心
3.1只身去重庆
3.2雾都灯塔
3.3初识周恩来
3.4心向延安
3.5自然科学座谈会
第四章风雨历程
4.1火烧“洋麦”,立志自主创新
4.2川北调查受困,坚持小麦科学试验
4.3惊魂八千里,山城团聚
4.4大轰炸下,完成研究论著
4.5贫病交困中,发现“云南小麦”
第五章辛勤耕耘
5.1教书育人
5.2浓浓师生情
第六章黎明的曙光
6.1庆祝抗战胜利
6.2毛主席的接见
6.3九三学社的成立和黎明前的斗争
6.4依依惜别重庆山城
6.5“九三南京分社”和“五二○”的火焰
第七章梅园花开
7.1绝处逢生
7.2黄泥岗来的
7.3五张任命书
7.4以农为本
7.5为新中国建设广罗人才
7.6三次出国访问
7.7新的旅程
第八章一片挚诚在南农
8.1建院之初的一场风波
8.2教育和生产相结合的办学方向
8.3农业院校搬到城外去
8.4成立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
第九章科研新天地
9.1“南大2419”大面积推广
9.2对云南小麦的研究
9.3中国小麦的种类及其分布
9.4奉调北京
第十章创新之路
10.1坚持科学真理,反对浮夸风
10.2打破常规,在冬麦区选育春小麦
10.3倡导小麦育种南繁北育、异地加代
10.4百折不挠,一年繁殖三代小麦
10.5育成京红1~9号小麦良种,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10.6再探新路,育成“中字麦”系列优质小麦新品种
第十一章蹉跎岁月
11.1被扫“四旧”
11.2接受审查
11.3“庙”被拆了
11.4重享天伦
11.5悼念周恩来总理
第十二章科学的春天
12.1“四人帮”垮台
12.2多方奔走,恢复农业科学院
12.3上书中央,呼吁“南农”复校
12.4提出发展农业科学技术的六点建议
12.5为“六五”——“九五”攻关,改善科研条件而奔波
12.6主持“小麦生态研究”重大课题
12.7关怀年轻一代,让位给新人
第十三章老骥伏枥
13.1“小麦是我的宝贝”
13.2踏遍了山山水水
13.3不断献计献策一
13.4主编小麦理论著作
13.5为现代农学家立传
第十四章山高水长
14.1情牵海峡两岸
14.2桃李满天下
14.3九十三岁贺“九三”
14.4百岁华诞
14.5南京农大八十周年校庆
第十五章一个世纪的交情
15.1献身棉花,万古长青的冯泽芳
15.2身处逆境,不屈不挠的吴福祯
15.3一边挨斗,一边育种的鲍文奎
15.4一生坎坷,未泯忠心的金孟达
第十六章百年沧桑
16.1痛失老伴
16.2故乡之行
16.3倒计时一百天
16.4大地之子
附录
F.1追思与怀念
F.2金善宝获奖项目
F.3金善宝生平活动年表
F.4金善宝科学论著目录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动荡的年代
1.1一个山村农娃
在浙江省杭嘉湖平原的南端,一座苍翠秀丽的山峰拔地而起,耸立于绍兴、诸暨边界,巍然一座天然屏障,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会稽山。自会稽山蜿蜒西下,分出无数座犬牙交错的大小山岭,群山环抱之中一条支脉,风景秀丽,松柏成林,桑树、柿子树、茶树丛生其间,因《论语》中有“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之句,得名乐山。乐山山中一条狭长的峡谷,长约两公里,峡谷两边布满巨大的岩石,潺潺泉水汇聚成一条小溪,穿流于峡谷之间,溪水清流见底,常年不断。峡谷的东西肉端,坐落着两个村庄,东端位于峡俗之内的村庄,名为石峡里,西端位于峡谷之口的村庄,名为石峡口。两村相距大约1.5公里,平均海拔600米以上,山区约占总面积90%,耕地只占5%,常年日偏短,春秋两季雨里充沛,夏季气温凉爽,适宜竹林生长。光绪二十一年闰五月初十,我国著名的农业科学家、教育家金善宝就诞生在石峡口村一个普通农户家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