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金融发展与政府行为:理论与实证

中国区域金融发展与政府行为:理论与实证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參考價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類: 图书,管理,金融/投资,金融理论,

作者: 王景武著

出 版 社: 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时间:字数: 229000版次: 1页数: 189印刷时间: 2007/12/01开本:印次: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04941275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就中国转轨经济而言,区域金融差异的形成主要根植于中央政府的制度安排和地方政府的政策选择。本书以我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分析为契机,在讨论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问关系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区域金融差异生成的理论模型,阐明了中国区域金融差异形成的内生机制与外生机制,剖析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我国区域金融差异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为协调区域金融发展、加强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指导。

作者简介

王景武,男,1966年出生,河北省广宗县人,经济学博士,高级经济师,河北大学、河北经贸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河北省分局局长、河北省金融学会会长、河北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近年来,在《人民日报》、《金融研究》、《财贸经济》等重点报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曾出版《银行会计学》、《京津冀经济一体化与外汇管理》等多本著作。

目录

导论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思路与主要观点

五、创新之处与不足

六、区域金融差异分析中区域单元的划分与界定

第一章 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理论综述

第一节金融发展理论的演进与评述

一、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争论

二、金融发展理论主要流派及评述

第二节区域经济理论的演进与评述

一、区域经济理论的形成

二、区域经济理论的主要流派及评述

第三节区域金融理论——金融发展理论与区域经济理论的融合与扩展

一、区域金融理论的理论渊源

二、区域金融理论的内涵

三、区域金融理论与中国实践

第二章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差异:统计描述

第一节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实证分析

一、绝对差异分析

二、相对差异分析

三、基本结论

第二节中国金融资产分布的区域差异

一、储蓄资源分布的区域差异

二、贷款分布的区域差异

三、股票市值分布的区域差异

四、企业债券分布的区域差异

五、金融资产区域分布差异的简要结论

第三节中国区域金融市场规模比较

一、货币市场的区域发展差异

二、股票市场交易规模的地区分布差异

第四节区域金融运行效率分析

一、金融劳动产出效率的区域比较

二、区域金融压抑程度比较——以实际利率为例

第三章金融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实证分析

第一节区域金融发展的经济效应

一、区域金融发展的功能

二、区域金融发展的经济效应

第二节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一、引言

二、实证方法的选取与说明

三、金融发展指标的选择及数据

四、实证过程及结果

五、实证结论

第四章区域金融差异与政府行为:机理描述

第一节区域金融差异形成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一、中国区域金融差异形成的原因

二、中国区域金融差异变迁的制度特征与演进逻辑

第二节中国区域金融差异形成的机制分析

一、区域金融差异形成的一个理论模型

……

第五章政府行为与区域金融差异:中央政府视角

第六章政府行为与区域金融差异:地方政府视角

第七章政府行为与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理论综述

第二节 区域经济理论的演进与评述

区域金融不仅是一个金融发展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区域经济问题。区域经济理论是在区位论与发展经济学有关理论的基础上逐渐演化发展起来的。它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在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迅速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学分支学科。目前,一些经济学家正在努力把区域经济理论研究纳入主流经济学的研究视野,把空间因素引入主流经济学的研究模型。

一、区域经济理论的形成

区域经济理论在渊源上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创立的区位理论。德国经济学家约翰冯杜能(Johann Heinrich yon Thunen,1826)①从区域地租出发探索了因地价不同而引起的农业分带现象,从而创立了农业区位论,同时也奠定了区域经济理论的学科基础。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德国经济学蒙阿尔弗雷德韦伯(Alfred Weber,1909)②提出了工业区位论。随后,德国地理学家沃尔特克里斯塔勒(Walter Christaller,1933)③根据村落和市场区位,提出中心地理论。另一德国经济学家奥古斯特勒施(August Losch,1940)④利用克里斯塔勒的理论框架,把中心地理论发展成为市场区位论。

总的看来,农业区位论和工业区位论立足于单个厂商的区位选择,着眼于成本和运费的最低。中心地理论和市场区位论立足于一定的区域或市场,着眼于市场的扩大和优化。这些区位论都采用新古典经济学的静态局部均衡分析方法,以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的价格理论为基础来研究单个厂商的最优区位决策,因而又叫古典区位论。

20世纪5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以追求经济高速增长为目标,把大量资源和要素集中投入到经济发展条件较好的区域,发达区域与欠发达区域之间的两极分化日益严重。

……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