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科学帝国的衰落
分類: 图书,历史,世界史,欧洲史,
作者: (比)比斯坎等著,邱举良译
出 版 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字数:版次: 1页数: 150印刷时间: 2008/01/01开本: 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030204967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本书是欧洲科研区建设的普及介绍。分为互为补充但又相对独立的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的标题是走向欧洲科研区,提出了辩论的主要关键点(历史的、政治的、经济的和科学的)。第二部分是与菲利普比斯坎离开欧盟委员职务之后几周的长谈内容,是对他任期的深入总结,也是提出欧洲建设的现实重大问题的机会:欧洲宪法、欧盟扩展和土耳其人盟等。 本书的第三部分也是最后一部分叫做接触科学的二十把钥匙,作为小型的科学百科全书。除了科学史上最著名的10位科学家的简历外,读者还可以发现一些当今科学问题的科普技术卡片:克隆,核聚变,燃料电池,纳米技术等。
内容简介
伽利略、牛顿、达尔文、居里夫人、爱因斯坦……连续4个世纪,欧洲人主宰着世界科学研究领域。纳粹主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了这个霸权时代,而今天的霸主是美国。当今美国的经济优势可以部分地解释为出色的科学成就和巨大的创造能力。
为了缩小两个阵营之间的技术差距,欧盟通过了一项庞大的科研振兴计划。这项计划叫做“欧洲科研区”,目的是要建立一个科研欧洲,就像过去建立的农业欧洲、贸易欧洲和货币欧洲一样。
《欧洲科学帝国的衰落——如何阻止下滑?》以简单而具体的方式向我们阐述了欧洲科学振兴所面临的挑战,同时也让我们熟悉了当今重大科学问题,如气候变暖、清洁能源、纳米技术、人类基因组、克隆、转基因生物、征服火星等。
作者简介
菲利普比斯坎,1941年出生,比利时人。1962年毕业于布鲁塞尔自由大学,获物理学学士学位。1962年至l977年在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医学系和尼韦勒师范学院担任教员。后又获得环境学硕士学位和哲学学士学位。
自1980年起担任过比利时政府多个部的部长,包括教育部,内政部、能源部和社会事务部等。1992年到l999年担任比利时法语社会党主席和欧洲社会党副主席。1999年9月起担任欧盟研究与发展委员。2004年离任。
目录
中译本序
原书序
前言
第一部分 走向欧洲科研区
第一章 战后,欧洲的奇迹
第二章 欧洲科学帝国的衰落
第三章 走向欧洲科研区
第四章 在氢能、纳米技术和地球观察等战略领域投资
第五章 在企业中开展更多的研究
第六章 欧洲智力的流失
第七章 科学与公民:不相容
第二部分 与菲利普比斯坎的交谈
第一章 差点成为研究人员的政治人物
第二章 建设欧洲科研区
第三章 成功地扩展
第四章 比利时的科研和大学
第五章 欧洲人是否与科学闹翻了?
第三部分 接触科学的二十把钥匙
结论
附录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二章 欧洲科学帝国的衰落
人类基因组:欧洲的溃败
人类基因组测序在科学史上无疑是20世纪最重大的成就之一。从全球力量的分布来看,世纪交替时期的人类基因组计划(HGP)是由美国主宰的:光是美国研究人员就完成测序任务的一半以上(55%),英国也很活跃(30%)。法国(3%)和德国(2.5%)只满足于象征性地参与以保全面子。
人类基因组计划更多是揭示出了欧洲在新兴领域(分子生物学)缺乏科学政策。各自躲在角落里做自己的事,丝毫不去考虑能否挑战美国的领导地位。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就知道基因测序的原理,人类基因组计划是让叫做“测序机”的机器越来越快地转动起来,以便解读人体细胞中无数的脱氧核糖核酸分子,没有任何人怀疑该计划在学术上的巨大意义,但人们却忘了这样的计划对整个研究人员群体的动员作用,也忽略了这项科学活动产生的知识产权对经济的冲击作用,以及研究人员在测序中可以获取的知识。同时忘记了科学形象在公众中的溢出效应。如同空间探索,人类基因组测序被看作是高贵的科学冒险。它是一个通过研究人员的工作与普通人沟通的科研项目,是欧洲所需要的,我们在后面还将谈到(详见第一部分第七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