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与陈述
分類: 图书,艺术,艺术理论,
作者: 吕澎,孔令伟主编
出 版 社: 湖南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3-1字数:版次: 1页数: 343印刷时间: 2007/03/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35625984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以回忆的方式,从文学的角度向读者讲述了建国之后,尤其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和70年代中国美术的发展史,让读者在欣赏图画的同时了解那个时期的特殊历史背景。本书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大部分内容将成为有价值的历史文献,为研究这段历史的人提供宝贵的资料!
目录
序一
序二
建设新中国——20世纪50年代中国画中的建设主题
新年画创作运动与《群英会上的赵桂兰》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美术
我的回忆——70年代的美术和美术展览
“星星”旧事
中国现代美术史中的“伤痕绘画”
理性绘画与思想
我和“新文人画”
当代绘画的观念化——以中国“八九后”艺术为例
实验水墨回顾
观念摄影中的人和事
行为艺术——争议与存在
双年展制度与非营利文化事业
历史与批评
书摘插图
建设新中国——20世纪50年代中国画中的建设主题
陈履生
美术史上不乏艺术反映生产、生活的图像。这些图像作为历史的写照,基于人们对于现实的生产、生活的认识,艺术的表现再现了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自然状况下,人们的生活水平受制于生产力水平,而生产方式则是生产力水平的直接的反映。艺术的表现记录了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又承载着历史赋予的使命。
在原始的岩画中,狩猎的图像一方面表现了人们赖以生存的状态,另一方面又寄希望于通过这些图像的表现,获得巫术的力量。在以狩猎、放牧、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的社会,汉代石刻中都有与之相关的画面,虽然这些图像的意蕴可能没有超越一般的视觉图像的意义,但是,其基本的画面构成却记录了中国人早期的生产、生活方式。随着农业社会的发展,男耕女织成为社会中最有代表性的生产行为,因为这两种形式的生产解决了农业社会中人们生活的吃和穿,这正是人们生计中最为基本的需求。因此,从宋代开始, 《耕织图》就成为中国卷轴画中的一个重要题材,并且流传有绪,代代相承。在现存的著录资料中,宋代的刘松年似乎对这一题材情有独钟,有多幅《耕织图》著录在《南宋院画录》之中。明代的唐寅、仇英在这一题材中也有重要的表现,他们具有时代特点的发展和创造,将《耕织图》基本上固化为一个范式,著录在《国朝院画录》中清代的冷枚、陈枚的《耕织图》,则说明这一题材一直存在于宫廷的画院之中。当然, 《耕织图》所反映出的审美意趣,远远突破了宫廷的范围,在民间也有广泛的流传,各种画稿的私下传授,使得这一题材成为中国绘画中流传时间较长的一个重要题材。而这一题材在中国绘画中的绵延不断,也说明了中国绘画有着关注生活的传统。
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经历了重要的历史转折,开始了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而中国绘画在这一社会背景下,也开始了一个重要的转型期。民国时期,中国画中已经出现了一些具有近代工业社会特点的事物,使农耕社会的中国画的审美趣味发生了细微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