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方法及其应用
分類: 图书,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理论,
作者: 杨一平 编著
出 版 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1-4-1字数:版次: 1页数: 281印刷时间:开本: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115090850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在国外软件企业中应用很广泛,它为软件企业开展质量管理、上规模和出效益指出了一条可行之路。
本书共分8章,内容包括:第1、2章介绍CMM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体系结构。第3、4、5、6章分别介绍每个软件成熟级别的详细标准(1级除外)。第7章介绍CMM和ISO9000的区别所在。第8章介绍了本书作者在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研究中的部分观点,从国内外软件产业实施CMM的情况,提出了我国软件产业实施CMM的对策。
内容简介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软件与软件产业的发展过程
1.1.1 软件及其特殊性
1.1.2 软件开发技术的状况
1.1.3 软件工程与软件过程管理
1.1.4 软件产业与CMM的提出
1.2 CMM的发展过程
1.2.1 CMM的概况
1.2.2 CMM产生的理论基础
1.2.3 CMM的发展过程
1.2.4 CMM今后的发展方向
1.3 CMM与软件产业
1.3.1 CMM对软件产业的作用和影响
1.3.2 我国现阶段软件产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第2章 CMM的体系结构
2.1 CMM的基础知识
2.1.1 专业术语
2.1.2 不成熟与成熟软件组织的特征
2.1.3 CMM的体系结构
2.2 CMM的主要内容
2.2.1 软件过程的可视性
2.2.2 CMM的内容
2.2.3 CMM的内部结构
2.2.4 如何运用CMM
2.3 CMM各级之间的关系
2.3.1 软件企业自身的现状与CMM的级别
2.3.2 从初始级向可重复级过渡
2.3.3 从可重复级向已定义级过渡
2.3.4 向已管理级和优化级过渡
2.4 CMM实施的人员构成和组织机构划分
2.4.1 角色(人员)的构成
2.4.2 组织机构的划分
2.4.3 组织机构的独立性
2.5 CMM的初始级
第3章 可重复级(第2级)
3.1 需求管理
3.1.1 什么是需求管理
3.1.2 需求管理的基础
3.1.3 实施需求管理的活动
3.1.4 需求管理的实施过程
3.1.5 需求管理的评价
3.2 软件项目计划
3.2.1 什么是软件项目计划
3.2.2 软件项目计划的基础
3.2.3 实施软件项目计划的活动
3.2.4 软件项目计划的评价
3.2.5 软件项目计划的实现过程
3.3 软件项目跟踪和监控
3.3.1 什么是软件项目跟踪和监控
3.3.2 软件项目跟踪和监控的基础
3.3.3 实施软件项目跟踪和监控的活动
3.3.4 软件项目跟踪和监控的评价
3.4 软件转包合同管理
3.4.1 什么是软件转包合同管理
3.4.2 软件转包合同管理的基础
3.4.3 实施软件转包合同管理的活动
3.4.4 软件转包合同管理的评价
3.5 软件质量保证
3.5.1 什么是软件质量保证
3.5.2 软件质量保证的基础
3.5.3 实施软件质量保证的主要活动
3.5.4 软件质量保证的评价
3.6 软件配置管理
3.6.1 什么是软件配置管理
3.6.2 软件配置管理的基础
3.6.3 实施软件配置管理的主要活动
3.6.4 软件配置管理的评价
3.7 某公司实施CMM二级过程的部分样例
3.7.1 项目管理策略
3.7.2 项目管理过程概要
3.7.3 需求管理过程
3.7.4 评估过程
3.7.5 项目跟踪过程
3.7.6 软件质量保证过程
3.8 可重复级(第2级)的关键过程域工作流程图
第4章 已定义级(第3级)
4.1 组织过程焦点
4.2.1 什么是组织过程焦点
4.2.2 组织过程焦点的基础
4.2.3 组织过程焦点的活动
4.2.4 组织过程焦点的评价
4.2 组织过程定义
4.2.1 什么是组织过程定义
4.2.2 组织过程定义的基础
4.2.3 组织过程定义的活动
4.2.4 组织过程定义的评价
4.3 培训程序
4.3.1 什么是培训程序
4.3.2 培训程序的基础
4.3.3 培训程序的活动
4.3.4 培训程序的评价
4.4 集成软件管理
4.4.1 什么是集成软件管理
4.4.2 集成软件管理的基础
4.4.3 集成软件管理的活动
4.4.4 集成的软件管理的评价
4.5 软件产品工程
4.5.1 什么是软件产品工程
4.5.2 软件产品工程的基础
4.5.3 软件产品工程的活动
4.5.4 软件产品工程的评价
4.6 组间协调
4.6.1 什么是组间协调
4.6.2 组间协调的基础
4.6.3 组间协调的活动
4.6.4 组间协调的评价
4.7 同级评审
4.7.1 什么是同级评审
4.7.2 同级评审的基础
4.7.3 同级评审的活动
4.7.4 同级评审的评价
4.8 已定义级(第3级)的关键过程域工作流程图
第5章 已管理级(第4级)
5.1 定量过程管理
5.1.1 什么是定量过程管理
5.1.2 定量过程管理的基础
5.1.3 实施定量过程管理的活动
5.1.4 评价
5.2 软件质量管理
5.2.1 什么是软件质量管理
5.2.2 软件质量管理的基础
5.2.3 实施软件质量管理的活动
5.2.4 评价
5.3 已管理级(第4级)的关键过程域工作流程图
第6章 优化级(第5级)
6.1 缺陷预防
6.1.1 什么是缺陷预防
6.1.2 缺陷预防的基础
6.1.3 实施缺陷预防的活动
6.1.4 评价缺陷预防活动的方法
6.2 技术改革管理
6.2.1 什么是技术改革管理
6.2.2 技术改革管理的基础
6.2.3 实施技术改革管理的主要活动
6.2.4 评价技术改革管理的方法
6.3 过程变更管理
6.3.1 什么是过程变更管理
6.3.2 过程变更管理的基础
6.3.3 实施过程变更管理的主要活动
6.3.4 评价过程变更管理的方法
第7章 CMM过程控制和ISO9000 评价标准的区别
7.1 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
7.2 ISO9000标准系列简介
7.2.1 ISO9000标准系列框架
7.2.2 ISO9000-2000版简介
7.3 CMM与ISO9000标准的关系
第8章 我国软件产业实施CMM的对策研究
8.1 软件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8.1.1 国内软件业发展状况
8.1.2 国外软件产业发展状况
8.1.3 国内外软件产业的比较
8.1.4 寻找差距分析制约因素
8.2 CMM对我国软件产业的适用性
8.2.1 国外成功经验的借鉴
8.2.2 推广CMM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8.2.3 实施CMM的关键是什么
8.2.4 采用CMM对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8.3 在软件企业中如何实施CMM
8.3.1 实施CMM的示例分析
8.3.2 组织管理规范化是CMM的核心
8.3.3 团队精神在CMM中体现
8.3.4 可持续发展在CMM中体现
8.3.5 以CMM的2、3级作为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切入点
8.3.6 在条件成熟的软件企业开展CMM实施工作
8.3.7 企业实施CMM与CMM认证的关系
8.4 基于CMM对我国软件产业发展规划构想
8.4.1 采用CMM的准备工作
8.4.2 实施CMM的重点措施
8.4.3 对加快我国软件产业实施CMM的主要政策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