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读的远行:郑和下西洋与马哥孛罗来华考
分類: 图书,历史,历史知识读物,中国古代史,
作者: 陈存仁 著
出 版 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3-1字数:版次: 1页数: 394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63370764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
内容简介
郑和出海的船中常带有三种人物,一种是道教的法师,一种是念经的和尚,最有趣的是还有两个卜卦算命的人。还有更奇怪的,有时船上居然还带着两名稳婆,即近代所谓接生婆。我初初看到这个记载,觉得非常诧异,再继续看下去,原来郑和每到一处,总要设帐施诊给药,还教导当地土人如何接生。
马哥孛罗在十七岁那年,随着父亲与叔父来到中国,当时的元朝皇帝非常喜欢这个年轻小伙子,带他骑在皇帝的象背上去打猎,准许他在富丽的大理石皇宫和避暑离宫里自由来往。那些镀金的雕刻品、艺术珍藏和高官大臣,使马哥孛罗眼都花了……他离开家园差不多二十五年,当返抵成尼斯时,已没有人认得出他,即使是家中的老仆,也不准他进入别墅,老早就认为他已经死了。马哥孛罗把他破破烂烂的衣衫剖开来,里面全是珍珠宝贝……
作者简介
陈存仁,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名医。原名陈承沅,出生于上海老城厢一衰落绸缎商人家。在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毕业后,师从丁甘仁、丁仲英父子。
1928年,创办国内第一份医药卫生常识方面的报刊《康健报》。1929年自设诊所,独立行医。1929年3月17日,被中医界推选为五个代表之一,赴南京国民党政府抗议“废止中医案”。1935年,主编三百余万字的《中国药学大辞典》,后由上海世界书局出版。1937年,东渡日本,收集汉医书籍四百多种,整理出版《皇汉医学丛书》。1949年,赴港行医。1957年,被推选为香港高级慈善机构东华三院总理。1964年,获韩国庆熙大学名誉博士衔。同年,编撰出版《中国医学史》。1970年,被选为香港苏浙同乡会副会长。1979年,应日本“讲谈社”之邀,编撰《中国药学大典》(共四大册,1982年正式出版)。1980年初,获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名誉
博士衔。1990年9月9日,病逝于美国洛杉矶寓所。
目录
上篇郑和下西洋考
第一章名门公子何以被阉
考证郑和意义深长
郑和身世生死年月
回教世家幼年不幸
佛教信徒富商后裔
回族医家赠我文物
郑和善良因何被阉
官方文言记述有误
郑和出海原因有三
搜集史料图文俱备
第二章成祖授命策划出海
张天师荐郑和膺任
郑和受命巡行西洋
郑和自幼喜欢船只
炼铁成钢锤钢造锚
准备药物以供治疗
不禁通婚教导接生
茶叶干菜防坏血病
船厂之外设兵工厂
造船之外搜集礼物
延聘舌人担任传译
随带农夫引水耕田
心理攻势安定人心
第三章宝船出海声势浩大
何处出洋记载各异
昼看日晷夜观星斗
星斗学说合乎科学
明代船只旗帜详考
七次出海船只不同
近人考证制成模型
宝船尺度考证困难
航行旧例不载妇女
延聘老农观察风雨
故宫之中存有船舵
郑和精力异乎常人
第四章抵达安南影响深远
将到安南忽遇飓风
郑和祈求海后妈祖
抵达占城万众欢腾
郑和教民耕耘三熟
交趾两字来源不雅
豆腐传越始自郑和
越南玫瑰美而剧毒
越南国王请教铸钱
郑和遗迹法人毁灭
搜索惠帝毫无迹象
第五章暹罗国王恭迎郑和
暹罗佛国佛法无边
迎接仪仗隆重异常
政治手腕圆通变化
郑和庙宇香火鼎盛
暹人生活接近中国
暹罗古风重女轻男
郑和抵暹生擒海盗
郑和开始带回象牙
暹罗拳术传自郑和
习用矿盐改用海盐
发现紫檀运返中国
作者访暹备受欢迎
郑和遗迹施医赠药
药商相邀获知甚多
拜谒古医相聚甚欢
今称泰国明称暹罗
第六章 巡马来亚驻马六甲
马来西亚昔满刺加
设立官厂扎营建墙
郑和驻满教民生产
今马六甲尚有遗迹
迁都之后始有历史
郑和到处施诊给药
淡马锡者新加坡也
先谈趣事再考地名
第七章中国文化早传爪哇
乾隆皇帝不问弃民
中国文化传入爪哇
郑和时代爪哇风俗
瀛涯胜览细说分明
三保垄上遗迹最多
三保洞中别有天地
郑和厨师迷恋舞娘
尊称郑和为护侨神
印尼政府重视中医
郑和诞辰盛况空前
苏门答腊航行要道
各国进贡文武兼施
远航印度成就更大
末到印度先征锡兰
抵达印度立碑留念
印人生活先谈衣着
印入饮食嗜好咖喱
沿门托钵积习成风
居屋简陋不堪设想
大街小巷遍地牛粪
印度西隆有女儿国
运回麒麟举国欢腾
佛教在印几等于无
第九章阿拉伯的异域风情
回教民族五族一家
郑和驻节闽开元寺
平安抵达祖法儿国
抵阿丹国国王恭迎
宝船队上歌舞通宵
忽鲁谟斯富而好礼
到刺撒国临之以威
中国医学传入欧洲
无数船员离船朝圣
郑和影响后人受惠
第十章郑和二次留驻非洲
红海回航巡视非洲
整个非洲南非落后
男懒做工女喜文身
郑和到处教民生产
非洲行猎土人欢迎
奇风异俗说来有趣
买卖贱民作为奴隶
星槎胜览记载不详
卜刺哇国费信到过
发掘未尽考证无穷
盖棺定论名垂千古
第十一章考证郑和掀起热潮
郑和相貌气宇不凡
读者惠我珍贵资料
古女儿国实有多处
新洲所见明代遗物
今柬埔寨已非昔比
指责郑和传入梅毒
云南昆明郑和家庙
非洲图片得来不易
郑和电影史事荒唐
移民南洋郑和之功
下篇马哥孛罗来华考
第一章中国文明传入欧洲
准确译名先行决定
搜集资料历四十年
元史不详西书明确
元代疆域横跨欧亚
黄祸之说起于元朝
综合全文作一提要
马哥孛罗乘机引退
考证图文不厌求详
第二章意大利面食的起源
当中国官备受重用
所到之处招权纳贿
长白山下遇盗侵袭
马哥孛罗亦好女色
带回事物先谈小者
意大利粉风行欧洲
第三章中国药物传入欧洲
中药种子辛勤收集
旅游收购所获甚丰
遍传欧洲出乎意料
第四章意大利绸源于中国
煤块运欧称为黑石
由蚕作茧取丝织绸
丝绸之路历史极古
返意之后养蚕织绸
第五章火炮带来牢狱之灾
火药发明足以自豪
火药发明由来极古
有了火药制成火箭
再造一步制成火炮
火药称药却是武器
元朝皇族制造大炮
火药配方再加考证
火药之药恶而且毒
顺手窃取反成狱囚
第六章一张黄纸轰动全欧
早期无纸书于竹简
伟哉蔡伦首先造纸
纸浆造法记述不多
马哥孛罗留意造纸
造纸方法过程繁复
传入欧洲各国震惊
传入东方由韩而日
第七章毕异发明活字印刷
佛教盛行雕刻开始
毕异开始铸活体字
梦溪笔谈谈印刷术
后世怀疑胶泥成字
洋人译本称为铁匠
毕舁毕升音同字异
马哥孛罗传印刷术
护送佳人真假难明
第八章指南针震惊全欧洲
阔阔真事于史有据
黄帝时代有指南车
战国时代制指南针
补充前文尚有考证
传入欧洲惊天动地
两个笑话结束本篇
第四章意大利绸源于中国
煤块运欧称为黑石
由蚕作茧取丝织绸
丝绸之路历史极古
返意之后养蚕织绸
第五章火炮带来牢狱之灾
火药发明足以自豪
火药发明由来极古
有了火药制成火箭
再造一步制成火炮
火药称药却是武器
元朝皇族制造大炮
火药配方再加考证
火药之药恶而且毒
顺手窃取反成狱囚
第六章一张黄纸轰动全欧
早期无纸书于竹简
伟哉蔡伦首先造纸
纸浆造法记述不多
马哥孛罗留意造纸
造纸方法过程繁复
传入欧洲各国震惊
传入东方由韩而日
第七章毕异发明活字印刷
佛教盛行雕刻开始
毕昇开始铸活体字
梦溪笔谈谈印刷术
后世怀疑胶泥成字
洋人译本称为铁匠
毕舁毕升 音同字异
马哥孛罗传印刷术
护送佳人真假难明
第八章指南针震惊全欧洲
阔阔真事于史有据
黄帝时代有指南车
战国时代制指南针
补充前文尚有考证
传入欧洲惊天动地
两个笑话结束本篇
书摘插图
上篇郑和下西洋考
第一章名门公子何以被阉
考证郑和意义深长
中国一部二十四史,讲的都是历代皇朝的变迁以及皇室的夺权与互相杀伐,对后妃的宠辱写得很详尽,对功臣和宦官都有记载,可是对民间的情况,记载极少。至于近代认为最伟大的,如张骞出使西域,记述也算清楚。可是对“郑和七次下西洋”那么大的一件事,在《明史》上面,只有七百五十七个字的记载。郑和的使命是对邻邦有宣有抚,而且还把中国的技术文明,带到那么多的落后国家,带回来的是邻国的物产,如植物种子及珍贵的宝物。同时,邻国也年年进贡,岁岁来朝。如果某一个国家有政治上的紊乱,郑和还加以调节或征服,与邻国和平相处。
郑和七次航行,远达印度、阿拉伯,以及东非沿海地区。那时如果抱的是侵略政策,那么到处都是殖民地,但是中国并没有这种野心。所以他负起这个使命,真可说是历史上最值得大书特书的成功史,可是明史清史以及民国时代,对他没有一部考证详尽的流行书籍。倒是若干西方学者如伯希和(Paul Pelliot,1878~1945)等十余位汉学家,著书致证,然后才引起我国各方面的注意,零零落落地出版了二十多种专记这件史事的书籍,可是流传稀少,购买不易。笔者为此,多年来广搜资料,写成本篇,抛砖引玉,以就正于方家。
考证郑和意义深长
近百年来,学术界中最高知识分子,以考证《红楼梦》为最盛,且称为“红学”,各家的著作,不下千万言。但是所谓红学,只在民俗史上和文学史上有一些价值,实际上无关国计民生。我从前注意到中国的药材何以会输出到外国?又何以在印度、阿拉伯,甚至英国、荷兰等国都有栽种中国的药材?因此,我要追本穷源地考证出这个缘由。现在将中国药物传入欧洲的史事,暂时搁置不论;目前要讲的就是东南亚一带,到处有中医开业和中药生产,我想到与三保太监下西洋有关,不能无考。
依照《明史》三。四一节,对郑和的记载,简略到难以想象的地步,只是说“郑和,云南人”,年龄几何没有记载,生于何时,卒于何时:更没有提到。我们都知道“三保太监下西洋”的故事,特别是南洋群岛一带的华裔侨民,对三保太监其人其事,更是妇孺皆知。
举例来说:南洋各地至今还有三保太监的许多遗迹,当地华侨深深知道,假使没有三保太监到过东南亚,他们的祖先就不会移民到这一带地方,而且中国人比了当地的土人,勤于工作,不闲散,不偷懒,所以当地的财富,十之七八都操纵于中国侨民手中。原来不仅是中医中药盛行于南洋的一点小事情,重要的商务情况,也有许多石碑为证。姑举一例:在印尼中部爪哇三宝垄地方,三保庙门外有一块石碑,就是说明没有郑和,东南亚就没有一千多万华侨,也没有四百多年以来汇人中国内地难以数计的财富及物资。所谓财富,近时称作“外汇”,也是国家经济赖以运行的命根,所以当时郑和不但扬威海外,而且充裕国家的经济。郑和的功绩,真是“光前裕后”,我们怎能不将郑和的史事详详细细地考证呢?
郑和身世生死年月
《明史》三。四一节上说:“郑和,云南人。”现在考得郑和的原姓为马,昆阳(即云南的一个县)人,是一个回教徒。因为中国传统的习惯,有些地方大儿子称老大,二儿子称老二,第三个儿子称老三。又有些地方,大儿子往往称阿大,二儿子称阿二,三儿子称阿三。有些地方大儿子称大宝,二儿子称二宝,三儿子则称三宝。郑和之称三宝,也是他的小名。而太监的通用名称,有的用“三保”两字,于是后来被称为“三保太监”,乃由此而来。
其实汉唐风气,儿子多数被称为郎。徐福到日本时,日本人还在石器时代,他们的人民还没有姓和名,后来便以生于山野的,就称为山野一郎或二郎,生于田中的,就称作田中一郎或二郎、三郎,生于池边的就称为池边三郎或五郎,这与郑和父亲的第三个儿子称三宝是相同的。
郑和的祖先是谁呢?据徐玉虎所著《郑和评传》所载,法国汉学专家伯希和的考证说:“郑和之殁在一四三一年(明宣宗宣德六年)确是一种误会。此殁年在翟理斯(Giles)的人名辞典中(二七二条)虽见著录,可是后面加了一个疑问符号。古朗(Conrantt)的目录(四○二四则)曾为之转录。近来恒慕义(Hummel)在他所撰一个中国史家的自传中(一三七页),也照样地转录。考据郑和第七次奉命通使南海之时,在一四三。年六月,以王景弘为副,他们经苏门答腊(Sumatra)、忽鲁谟斯(Hormuz,今霍尔木兹岛。——编注)等国。考证费信足本((星槎胜览》,卷首所载旅行次数,同经历的国名,说他在宣德宣宗六年,随郑和经诸番,直抵忽鲁谟斯等国,而在一四三三年回京,这“一四三○”同“一四三一”两个出发年代之差异,不难解释。郑和在一四三一年,全年逗留浙江、福建两地,并确定他归京(南京)之时,在一四三三年七月二十二日,其中毫无使人想到郑和殁于中途之事。又一方面,一四三四年时,王景弘曾单独往使苏门答腊(《明史》卷三百二十五),郑和此时已死,或者年老不能作第八次之旅行。他死的地方应是南京,其墓尚在。”(冯承钧译《郑和下西洋考》)
伯氏所说郑和的死年,相差不远,一四三四年王景弘的单独出使,与郑和的死或病或年老有莫大的关系。否则的话,第八次的出使不会少了郑和的。至于郑和究竟死于何地,及墓坟的所在地,人们尚不知道。依同治、上江两县志所载,南京牛首山(在南京城南二十七里,高二百四十八米),有陈宣帝显宁陵、宋王益墓、尚书兵部郎中刁墓、明太祖李贤妃墓、驸马梅殷墓、太监郑和墓(在牛首山麓)、知府王统墓。但郑和的墓,在山北四五里,有明守备南京司礼太监郑和墓而已。(详见朱偰《金陵古迹图考》)
同时吴晗对郑和的死也有所考证:“明初,诸将用兵边境,郑和即当洪武(太祖)十四年(1381)定云南时所俘幼童。初侍燕王时,其年当在十岁以内。靖难兵起时,适为三十岁左右壮年军官,嗣后七次奉使海外,历成祖、宣宗二朝,最后一次的出使,为宣宗五年(长乐碑记为六年,西元一四三一年),不久即老死。则其生卒年约为西元一三七一年至西元一四三五年。存年约六十五岁。”(《清华学报》十一卷,第一期吴晗《十六世纪前之中国与南洋》)
束世徵氏说:“《明史•郑和传》的缺点,是没有郑和生卒年月,照‘和亦老且死’看来,大约死于宣德间。宣德八年(1433)回国,宣德只有十年,宣德十年(1435)九月,英宗(正统)以王振掌司礼监,司礼监本是郑和的本官,王振想是郑和死后继任的。郑和的卒年,据此推算,大约是在宣德十年。洪武(太祖)十三年(1380),燕棣立国,十五年(1382),郑和之父马哈只死,郑和事燕王于藩邸,年龄不得过十岁,他的生年,约在洪武太祖六年(1373)以后。享年约六十岁。”见《郑和南征记》。
又徐玉虎说:“郑和生于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辛亥,死在明宣宗(宣德)十年(1435)乙卯,享年六十五岁。”这就确定得多了。
回教世家幼年不幸
郑和,明朝人,祖居西域,后内迁云南昆阳州。究竟是哪一代迁去云南,历史上没有记载。他本来姓“马”,世代信仰回教,是昆阳回教的巨族。他的祖父和父亲都叫做“哈只”,这是回教的尊称(所谓哈只,等于现在香港、马来西亚等地的爵士、太平绅士、拿督等有功人士的封号)。据信奉回教的人说,凡是朝过天方的人,都称为“哈只”。
李至刚替郑和父亲撰写的墓志铭上说“马哈只先生相貌奇伟,神色凛凛可畏,不肯枉己附人。倘人有过,常当面谆谆劝诫。”乡里亲友无不敬重他的为人,大家一致尊称他为一位乐善好施的长者。他的夫人温氏,也是一位有妇德的善良女性,相夫教子,勤俭治家。他虽出身富贵家庭,但家庭琐事样样自己动手去做,因此,他们夫妇间感情融洽,一直到老。
郑和有一个哥哥,叫做文铭,还有四个姊妹。他们兄弟姊妹的情感,也相处得非常之好。
郑和生于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相貌长得很奇怪:身长七尺,腰大十围,脸很大,鼻子很小,眉目分明,耳白过面,齿如编贝,行如虎步,声音洪亮。他小的时候喜欢用纸做小船,放在水上玩,这证明了他对水和船有浓厚的兴趣。
洪武十四年(1381),明军平定云南,郑和以十岁幼童被俘,入颖川侯傅友德部,他从此便离别家乡远征了。据说明初诸将用兵边境,有阉割幼童俘虏的习惯。郑和可能就在十岁时被阉。后来傅友德部荣归京师的时候,郑和跟着进京,在皇宫做事。假使这个传说是真的,郑和的童年遭遇是够悲惨的了!
郑和在明太祖时便人宫做太监,太监是在皇帝左右做杂役的人。因他小字“三宝”,所以都称他“三保太监”。但也有人说“三保”是明朝太监的尊称。郑和起初服侍明太祖,因为他聪明伶俐,善解人意,很得太祖的器重。他在宫里和太祖的儿子朱棣特别要好。后来棣被封为燕王,住在北平,郑和也跟着到北平去,便在燕王手下做事。
我们前面说过,郑和本来姓马,为什么后来要改姓郑呢?这点要从明太祖死后说起。原来太祖的长子标,老早就死了,太祖死了以后,标的儿子允蚊做了皇帝,就是惠帝。那时候燕王在北平,风闻惠帝听信左右臣子的话,将要用种种的方法削弱诸王的势力,他便十分害怕,干脆就起兵造反了,这就是历史上所称的“靖难之变”。燕王带兵打到南京,在建文四年(1402)攻破京师,惠帝失踪。谣传惠帝放火将自己活活烧死。另一说,他已经跑掉,去当和尚了。燕王造反成功后,便自己称起帝来,改元“永乐”,是为成祖。
燕王造反的时候,郑和也在军中,很出了一些力。因为有功,成祖在永乐二年(1404)元旦,亲自写了一个“郑”字,赐予他做姓,他便改名“郑和”。同时,他又被从司礼监太监的职位选为内官监太监,从此便做了成祖最亲信的太监了。后来他的七次出使西洋,都是用“郑和”这个名字,时间一久,世人只知“郑和”,反而把他原来的姓氏忘掉了。假使现在说三保太监姓“马”,人家可能要笑你是无稽之谈。
郑和是一个很有才学的人,《明史》上称赞他“博辩机敏”,可见他的才华一斑。同时因为他出身军旅,所以军事知识也非常丰富。这些都是他在少年时从困苦的境遇中磨炼出来的。他后来之所以能扬名海外,干下了那番丰功伟业,可以说是得益于童年时代的困苦,可见不幸的遭遇,往往是通向成功的指标。
佛教信徒富商后裔
根据上面的叙述,郑和祖父和父亲都称“哈只”,又都是朝过天方的人。原来他们老家是西域回族,后来也许因战乱的关系,才搬迁到云南来。由此可断定郑和是回族的血统,他的宗教信仰毫无疑问地应该是回教了。但是历史告诉我们,郑和也曾拜过菩萨,他的法名叫做“福善”,还是一个虔诚的佛门弟子!本来,回族是崇奉一神的宗教,信其他的神是回教规律所不能容许的,然而郑和竟敢冒犯回教教规,而去参拜佛爷,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据后来许多专家的考证,有两种比较可能的解释:第一,那时的回教徒,对于他教也不甚排斥,所以郑和受过菩萨戒,兼为佛门弟子;第二,中国不是一个一神教的国家,像“天后海神”,船上操舵的工人必须崇奉,郑和为了顺从舟工的习俗,并迎合三军的心理,增强他们的信心而肯听从他的指挥,所以他不得不崇拜佛教。我们不能不去查察那时的实际情况,而随便断言郑和是个信仰不坚的人。更何况郑和当时出使的许多地区,有不少是佛教信徒的天下,他为了工作上的便利,拜菩萨也是极可能的事。我们对这位航海伟人的用心之苦,除深切地同情与赞佩外,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回教徒以能往穆罕默德出生地麦加朝圣者,为最虔诚最光荣的事情。麦加在阿拉伯红海东岸,现在用航海工具,尚需一月有余的时间。在明代以前,交通更不便,需要集合数百人远征,除搭乘阿拉伯航船之外,还需骑骆驼行于沙漠之中,气温常达一百零几度(华氏),不是身壮力强的人,经常会昏倒,而且风沙蔽目,在热浪中奔波,偶然遇有冰块出售,冰块大小不知,其价每块为黄金五钱。到麦加城必经离城三里的岷拉镇,这段路只许步行或骑骡,晚间就宿在荒野中,尚需带宝物献给神庙。所以不是体力强健、财富充裕的人,是无法去朝圣的。而且于麦加朝圣之后,再要到耶路撒冷最大的教堂去叩头念《可兰经》。该处有“耶路撒冷哭墙”等名胜,所以郑和的祖父和父亲朝圣归来后,获得“哈只”尊号是极不容易的,也可见郑和的家族亦是富有之家。
世界上最准确的记载,以郑和家谱为第一,但我没有见过,只是在各种有关研究郑和的资料书中,用辑佚的工作,考证得郑和的一世祖叫苦鲁马丁,二世祖叫马速忽,三世祖佚名,四世祖叫马拜颜,祖父叫马哈只,父亲也叫马哈只,传到郑和,名马三宝。因为当了太监,赐姓郑,无子,而他的嗣子叫郑赐,他有两个孙子,一个叫郑万选,一个叫郑廷选,后代繁衍,直传到第十五世,之后就考证不到了,这是比较准确的记载。
回族医家赠我文物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投降,国民政府还都南京。我们中医界在欢欣之余,依照法例规定,可以竞选一席上海市参议员。不久,又须颁布一个法例,中西医生要重行检核,就是在战前已经获得开业执照的,只要换一个新的执照,此外,汪伪政府所发的中西医执照一律无效。
有一天,忽然间我接到一个请柬,具名的是“马亦祥,率子幼祥”字样,还夹了一张我舅父的名片,写着马君是他的老友,因为研究医生执照考试问题,希望我一定要到。但是我已担任上海市参议员和卫生部中医考试上海襄试委员,因此抱定宗旨,凡是有人请托或是宴会一概谢绝,于是打电话给舅父恳辞。舅父说:“这一位马先生是上海回教界的首领,你既不肯到,应该由我陪你去拜访他一次,尽管辞不赴宴,也算礼数周至。”次日,我就和舅父同去南市九亩地一个清真回教馆楼上,见到这位马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