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读人:张晋藩学记

读书读人:张晋藩学记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參考價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類: 图书,法律,法的理论,法律史学,

作者: 朱勇 著

出 版 社: 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字数: 224000版次: 1页数: 309印刷时间: 2007/12/01开本:印次: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03679339包装: 平装目录

1. 初创与奠基:张晋藩先生两部早期著作的价值

2. 从《涓滴集》到《青蓝集》——张晋藩先生的治学经历

3. 为学术的人生——读《张晋藩文选》有感

4. 开拓与创新:《求索集——张晋藩先生与中国法制史学四十年》读后

5. 《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述评

6. 究五千年法制轨迹,集一百年学术大成——评张晋藩先生主编的《中国法制通史》(多卷本)

7. 《中国法制通史》(十卷本)述评

8. 法制史研究的重大原创性成果——评介张晋藩教授总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法制通史》

9. 关于中国古代“民法”问题:借题发挥——张晋藩《清代民法综论》读后之随想

10. 读其书见其人

11. 《清代民法综论》述评

12. 《中国民事诉讼制度史》简评

13. 文以载道道以载人——《中华法制文明的演讲》述评

14. 究法制之源流显文明之转承——《中华法制文明的演讲》述评

15. 世纪的回眸,深刻的反思——张晋藩先生与《二十世纪中国法治回眸》

16. 积累自觉创新——读张晋藩先生的《中国近代社会与法制文明》

17. 中国近代法制文明研究的意义与方法——《中国近代社会与法制文明》读后

18. 一个学者的坚实脚步——评张晋藩先生《中国古代法律制度》

19. 传统律学的回眸与探析——张晋藩先生 传统律学论著读后

20. 张晋藩教授:新中国法律史学的主要开创者和奠基人

21. 愿假双翅凌绝顶,囊括群山入襟怀——著名法学家张晋藩先生治学生涯

22. 十卷通史终付梓 廿载艰辛不寻常——访《中国法律通史》十卷本总主编张晋藩教授

23. 鉴古观今论法制——访法学家、博士生导师张晋藩教授

……

书摘插图

为学术的人生——读《张晋藩文选》有感 张中秋

中国人常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可我的老师——张晋藩先生,虽年近八十,依然是身手利落、精神镘铄,而且思维敏捷,仍在不停地著书立说。这常常让年轻的后生们惊羡不已。是什么让先生如此有活力呢?最近,我读了中华书局为先生出版的《张晋藩文选》(以下简称《文选》),感受颇深,联想先生的一生,我以为用“学术”二字可以解答上面的问题。透过这本《文选》,我们可以看到先生为学术的人生是多么的充实而又精彩!这其中不仅包括了他的学术经历、学术贡献和学术精神,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还折射出一个学科的成长、一份学者对学术的使命感和一种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自珍与自信。我想这大概就是先生的品格和动力来源吧。

《文选》收录了张先生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2006年9月公开发表的230多篇法制史学论文中的47篇文章。其中,写作、发表于20世纪50年代的有2篇,60年代2篇,70年代1篇,80年代12篇,90年代12篇;新世纪始18篇。47篇论文的内容涵盖中国法制史通论、中国法制史专论、断代法制史、部门法制史以及比较法史和法律文化诸方面,反映了中国法律史学的基本方面和重要组成部分。论文涉及的时间跨度达半个多世纪,期间张先生本人也从风华正茂的青年成为了德高望重的一代宗师。这个轨迹从一个侧面具体而微地反映了共和国建立以来新中国法律史学发展的历程。

《文选》收录的第一篇是《中国旧民主评议宪政运动的破产》一文。该文是张先生平生第一篇公开发表的论文,最初刊登在1954.年6月21日的《光明日报》上。当时,张先生还是研究生刚刚毕业的青年才俊,恰逢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制订,受到时代风云的激荡,怀抱着政治热情和强烈的使命感,先生投入到了以自己的专业学识为新宪法提供借鉴宣传和论证的潮流。难能可贵的是,从《文选》看,先生对中国宪政史的研究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更没有浅尝辄止,而是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文选》中还收录了《剖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1957年)、《中国近代宪政历史论纲》(2000年)、《中西宪法文化的比较》(2004年)三篇同一主题的论文,说明先生在这一主题上研究的延续和认识的深化。自然,最能反映先生在中国宪政史研究方面的经历和心血的,是2004年出版的《中国宪法史》(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第一版)一书。在该书中,先生以历史为线索,系统地评述、剖析了中国宪法的发展演变历程。从第一篇宪政史论文发表到完成体系性的中国宪法史著作,前后垂半个世纪,期间还经历了严冬一般的学术环境的肃杀和艰难,并承受着学术著作被政治批判的压力与磨难,这是需要何等的执着与毅力!

……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