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的故事/蔡东藩历史讲坛

分類: 图书,历史,历史知识读物,中国古代史,
作者: 蔡东藩著,王洪林改编
出 版 社: 华夏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字数:版次: 1页数: 245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8045085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我看它(蔡东藩的作品)的生命力起码比我的书要强……现在还有多少人能看竖排版繁体字的“二十四史”呢?不能。就是简体字的古文版也不能。但我们的民族历史要承,要绪,读蔡先生的书可以导你入门,且是独此一家,别无分店。
它是一座矿山,山一样的巍峨.中有茂林修竹、流泉飞瀑,内含煤铁金玉,自然也有土,有毫不起眼的砂石。它的非凡就在于它的丰富蕴藏。
——作家二月河
蔡东藩对历史不但忠诚,而且有感有情,由此他的著作不但博大,更见美感和细腻。
——诗人柏桦
蔡东藩的历史演义自两汉一气呵至民国,至今能玩此大器者前不见古人。后尚不见来者,就这一点来说他可称是中国第一人。
——学者罗以民
内容简介
子舆氏有言曰:“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春秋作而乱臣贼子惧。”夫孔子惧乱贼,乱贼亦惧孔子。则信乎一字之贬,严于斧钺,而笔削之功为甚大也。
春秋以降,乱贼之迭起未艾,厥惟南北朝,宋武为首恶,而齐而梁而陈,无一非篡弒得国,悖入悖出,忽兴忽亡,索虏适起而承其敝,据有北方,历世十一,享国至百七十畲年(合东西二魏在内)。夷狄有君,诸夏不如,可胜慨哉!至北齐,北周,篡夺相仍,盖亦同流合污,骎骎乎为乱贼横行之世矣。隋文以外戚盗国,虽得混一南北,奄有中华,而冥罚所加,躬遭子祸,阿么弑君父,贼弟兄,淫烝无度,卒死江都,夏桀、商辛不足过也。二孙倏立倏废,甚至布席礼佛,愿自今不复生帝王家,倘非乃祖之贻殃,则孺子何辜,乃遽遭此惨报乎?
然则隋之得有天下,亦未始非过渡时代,例以旧史家正统之名,隋固不得忝列也。沈约作《宋书》,萧子显作《齐书》,姚思廉作《粱》《陈》二书,语多回护,讳莫如深,沈与萧为梁人,投鼠忌器,尚有可原;姚为唐臣,犹曲讳粱、陈逆迹,岂以唐之得国,亦仍篡窃之故智与?抑以乃父察之曾仕梁、陈乃不忍直书与?彼夫崔浩之监修魏史,直书无隐,事未蒇而身死族夷。旋以谄设狡佞之魏收继之,当时号为“秽史”,其不足征信也明甚。《北齐书》咸于李百药,《北周书》成于令狐德芬,率尔操觚,徒凭两朝之记录,略加删润,于褒贬亦无当焉。《隋书》辑诸唐臣之手,而以魏征标名。魏以直臣称,何以张衡传中,不及弑隋文事,明明为乱臣贼子,而尚曲讳之,其余何足观乎?若李延寿之作《南史》《北史》,本私家之著述,作官书之旁参,有此详而彼略者,有此略而彼详者,兹姑不暇论其得失,但以隋朝列入《北史》,后人或讥其失宜,窃谓春秋用夷礼则夷之,李氏固犹此意也。
嗟手!乱臣贼子盈天下,即幸而牢宠九有,囊括万方,亦岂真足光耀史乘流传后世乎哉?本编援李氏《南侃》《北史》之例,拾摭事实,演为是书;复因年序之相关,合南北为一炉,融而冶之,以免阅者之对勘,非敢谓是书之作,足以步官私各史之后尘。但阅正史者,常易生厌,而览小说者不厌求详,鄙人之撰历史演义也有年矣,每书一出,辄受阅者欢迎,得毋以辞从浅近,迹异虚诬,就令草草不工,而于通俗之本旨,固尚不相悖者与!抑尤有进者,是书于乱贼之人防,再三致意,不为少讳。值狂澜将倒之秋,而犹欲扬汤止沸,鄙人固不敢出此也。若夫全书之体例,已数见前编之各历史演义中,兹姑不赘云。
中华民国十三年一月古越蔡东藩自叙于临江书舍。
作者简介
蔡东藩(1877—1945),浙江省山阴县临浦牛场头(今属萧山县)人。一生共创作了11部、600余万字的演义体历史小说:《历代通俗演义》,记述了从公元前221年到民国9年这两千多年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是我国近代重要的历史学家和演义作家。
目录
第一部刘宋政权
1刘裕初显英雄志
2讨桓玄迎回安帝
3破南燕捍卫京师
4灭卢循扫除谯纵
5过黄河荡平后秦
6失关中代晋称帝
7刘裕亡而河南陷
8搞废立遭杀身祸
9谢晦造反丢性命
10攻宋击夏魏逞威
11杀忠义自坏长城
12一鼓作气灭燕凉
13宠信过度遭暗算
14北伐失道于滑台
15太武帝江北耀武
16两雄主命丧萧墙
17举义兵讨忤逆兄
18刘义宣兵败梁山
19乱伦皇帝亦多情
20不肖子孙更乱淫
21刘子勋冲龄造反
22宋明帝平叛失宜
23小皇帝南北即位
24萧道成智勇平叛
25清君侧反遭杀身
26萧道成篡宋建齐
第二部南齐王朝
1萧齐君臣多才气
2齐帝重亲魏主孝
3孝文帝迁都洛阳
4里应外合杀淫主
5杀诸王萧鸾篡位
6拓跋宏借事代齐
7外战屡败内乱生
8孝文帝英年早逝
9杀六贵老臣寒心
10兴义兵反抗晋君
11报兄仇更立国主
12萧衍兵至石头城
13梁武帝远色登基
第三部北魏分裂与萧梁覆灭
第四部北齐、北周和陈的灭亡
第五部隋朝灭亡
书摘插图
1 刘裕初显英雄志
世道百年一次大变化,三十年一次小变化,中国地广人多,从轩辕黄帝传到汉代,都由汉族统治。
魏晋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五族进人中原,杂居内地,共建十六国,史称“五胡十六国”。后来北魏崛起,统一北方,再后来北魏又分裂为东西魏;不久东魏为北齐所代,西魏为北周所代;接着北齐又为北周所灭,北周为隋所代。历史学家将自公元439年(北魏统一北方)起至公元581年(隋灭北周)止的北方王朝称为北朝。差不多同时,南方从公元420年刘裕代晋到公元589年隋灭陈,也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代。史学家将这一时期的南方王朝称为南朝。公元589年,北方的隋攻灭南方的陈,结束了南北朝的对峙局面。很明显,所谓南北朝的历史是从公元420年刘裕代晋而开始的,那么,我们这部通俗本的“南北朝的故事”也自当从刘裕讲起。
东晋永和十二年(公元356年),刘裕诞生于江南丹徒县京口。刘裕字德舆,小名寄奴。他一生下地,母亲赵氏就暴病身亡。父亲犯疑,想抛弃他;他是在继母萧氏辛勤抚育下长大的。后来,父亲病死,家道衰败,母子饥寒交迫。成人后的刘裕身高七尺多,不爱读书,认得几个字就算了事;平日喜欢挥拳弄棒、骑马射箭。不过,为了生存,他又编织草鞋卖,砍柴做饭,劳苦得很,常常饱一顿饿一顿的,但对继母诚心孝敬,宁可自己不吃,也不让她饿肚子。
秋天来了,芦荻萧森,刘裕去新洲砍柴。他正埋头割芦荻,一阵腥风,吹动了河水,四面的芦苇也被吹得呼啦呼啦地响。他闪身跳开,纵步跃上江边高台,凝神四望,猛见芦荻丛中窜出一条鳞光闪闪的大蛇,张目吐芯,大得可怕。他吃了一惊,取箭搭弓,使尽气力一射,嗖的一声射中颈项,蛇痛得昂首反扑。他又发一箭射中眉心,蛇低头滚了一圈,蜿蜒逃走。刘裕叫出了声:“好大一条蟒蛇,幸亏我箭头锋利,才免遭毒虫咬。”说完,捆了芦荻背回家。到家后,他便提出要参军,继母答应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