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故事/蔡东藩历史讲坛

分類: 图书,历史,历史知识读物,中国古代史,
作者: 蔡东藩 著,但未丽 改编
出 版 社: 华夏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字数: 265000版次: 1页数: 235印刷时间: 2008/01/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08045092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我看它(蔡东藩的作品)的生命力起码比我的书要强……现在还有多少人能看竖排版繁体字的“二十四史”呢?不能。就是简体字的古文版也不能。但我们的民族历史要承,要绪。读蔡先生的书可以导你入门,且是独此一家,别无分店。
它是一座矿山,山一样的巍峨,中有茂林修竹、流泉飞瀑,内含煤铁金玉,自然也有土,有毫不起眼的砂石。它的非凡就在于它的丰富蕴藏。
——作家二月河
蔡东藩对历史不但忠诚,而且有感有情,由此他的著作不但博大,更见美感和细腻。
——诗人柏桦
蔡东藩的历史演义自两汉一气呵至民国,至今能玩此大器者前不见古人,后尚不见来者。就这一点来说他可称是中国第一人。
——学者罗以民
内容简介
蔡东藩的作品深刻影响了民国以来的几代国人。
据相关资料记载,l937年1月,毛泽东为了解决延安干部学习中国历史的需要致电李克农,要他购买“中国历史演义”两套。他所说的演义,就是蔡东藩的《中国历代通俗演义》。毛泽东本人也将这套书珍藏,并时刻置于卧室床头,以便阅读。
从毛泽东浑厚渊深的文学素养和历史功底,即可反观出蔡东藩作品的价值。二月河说“读此书可以入门民族历史”;个人以为,它不仅可以入门民族历史,更是民族历史一份极具参考价值的丰富的资料。在某种意义上,它甚至可以与二十四史等量齐观。
近年来,说史、讲史的影像、图书越来越流行,很多读者早已经不满足于接受他人用现代的眼光、个人化的观点品读的历史。他们渴望与真实的历史贴得更近,没有隔阂地观察它、了解它、审读它,发掘完全属于自己的历史宝藏。
蔡东藩的作品当然是这样的一个平台。但是,即便这套丛书名号“通俗”,其文字也因为年代的变迁而不再通俗;再加上它的线索有时显得过于繁复乃至芜杂,使得如今许多青少年读者与它渐行渐远。这实在是莫大的遗憾。于是我们才决定邀请深谙历史的学者,在保留原书基本特色的同时,删除一些繁芜的支线,进行了更贴近时下的改编,以期奉飨大众。
作者简介
蔡东藩(1877-1945),浙江省山阴县临浦牛场头(今属萧山县)人。一生共创作了11部、600余万字的演义体历史小说:《历代通俗演义》,记述了从公元前221年到民国9年这两千多年问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是我国近代重要的历史学家和演义作家。
目录
第一部 贞观之治
1 李渊韬光养晦
2 太原起兵
3 李渊攻占长安
4 李渊建唐
5 李密降唐
6 李密毙命
7 李世民征讨王世充
8 窦建德助兵王世充
9 窦建德、王世充之死
10 平定刘黑闼
11 李建成与杨文斡
12 李世民因功遭嫉
13 玄武门之变
14 渭桥之盟
15 平定北方边患
16 太宗与长孙皇后
17 恩威制服薛延陀
18 痛失魏徵
19 废立太子
20 太宗亲征高丽
21 唐王朝西睦天竺
22 唐太宗驾崩
第二部 开元盛世
1 武媚娘蓄发回宫
2 武昭仪封后
3 武皇后拔除眼中钉
4 苏定方西征东讨
5 老将辽东显余威
6 薛仁贵征西
7 阴险狠毒的武后
8 两个傀儡皇帝
9 酷吏乱国
10 武氏称帝
11 难得良臣李昭德
12 薛怀义丧命
13 名臣狄仁杰
14 中宗复辟
15 武则天之死
16 太子造反
17 中宗被弑
……
第三部 安史之乱
第四部 敬延岁月
第五章 天下大乱
书摘插图
1 李渊韬光养晦
唐朝的开国皇帝叫李渊,出生于显赫的官宦之家。他的父亲李日丙在朝廷做大官;特别是,他的母亲独孤氏与当朝国君隋文帝的独孤皇后是一奶同胞的亲姊妹。因此,李渊一家可算是真正的皇亲国戚。
据说李渊生下来的时候,体貌与一般婴儿大不一样,颇有非凡之气,并因此得到隋文帝的格外喜爱。
父亲李日丙病死后,李渊继承父亲唐公爵位,被封为谯、陇、岐三州刺史。隋炀帝继位后,李渊又不断升职。大业九年(公元613年)三月隋炀帝出征辽东时,委以李渊监督运送兵粮的重任。
六月间,礼部尚书杨玄感趁国内兵力空虚而起兵叛乱,大举围攻东都洛阳。李渊立即派人星夜报告征战在外的皇上。隋炀帝得到消息后从前线慌忙撤军,并命令李渊为弘化郡(治今甘肃庆阳) 留守,抵御叛军。不久,杨玄感的队伍即被打得落花流水,杨也性命不保。叛乱平息后,李渊继续留守弘化。由于十分善待属下,李渊在众人一t2,目中威望越来越高。
现在来说说李渊的妻子窦氏。如果有机会驰骋疆场,她一定是个女中豪杰。据说她从娘肚子出来,就长发过肩,长到三岁时,头发竟然同身高一样长了。她读《女诫》、《列女传》等书,过目不忘。
这窦氏不仅聪明过人,而且从小就表现出一个女孩子少有的远大志向。她也是出身名门:父亲窦毅曾在北周做官做到上柱国大将军(最高武官),母亲是当时皇帝的姐姐襄阳长公主。只不过没多久,丞相杨坚篡夺北周大权建立隋朝,北周便宣告瓦解。面对这个突然的变故,小小年纪的窦氏悲愤异常,脱口而出:“真恨我自己只是个女儿身,不能拯救舅舅一家。”
这话要是让旁人听见了,那还了得。窦毅立即用手掩住女儿的小嘴,再三叮嘱她可不能乱说;但暗地里,却为女儿的过人胆识而惊奇不已,并对妻子襄阳长公主说:“咱的孩子长相不俗,志向不凡。咱一定要为她仔细选择一位有本领的夫君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