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爵、斝的秘密从史前陶斝到....
分類: 图书,历史,考古 文物,
作者: 吕琪昌 著
出 版 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11-1字数:版次: 1页数: 361印刷时间:开本: 大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308056113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对夏文化起源和夏商周三代历史之谜的破译,从三代青铜礼器的源流的疏理考证切入。根据多年研究古陶瓷史的经验,本书作者认识到许多青铜礼器的祖型都源自陶器。爵和斝是夏、商时期除鼎之外最早也是最重要青铜礼器,具有社会制度、组织和规范等具体意义。制度文化植基于精神文化,爵、斝代表着某种特定的制度,反映了古人的深层理念。本书是对青铜爵、斝的研究。
内容简介
夏文化和夏代历史的一系列同題鞋有定讞,夏史重建工作未能取得突破性進展,其原因一方面固然是夏朝距今時同久速、史害記載語焉不群,而田野考古又沒有發掘出如商週二代的甲骨文和金文那檬的夏代文字記載。另一方面則是學者們封夏代屋史的認旘存在偏頗,研究方法論有所缺失。這方面的同題主要表現在以下雨佃方面:
其一,晚近历史學家和考古學家在連用地下遺物輿史害書己載互相參證的遇程中,往往忽視夏代歷史的特殊性和梭論雜性,習慣於封考古發現的古代都邑遺址輿文獻記載作靜態的比勘和附會。寅隙上,夏朝睛,黃河、畏江雨河流域“天下萬國”,國中有圓,犬牙交錯:而夏人還更多地保留著文明早期居無定所的習性,政治中心都邑處於經常遙徙燮勤的爿犬態,徒禹都合會稽、陽城、晉陽,少康邑輸,帝相居帝丘,帝甯居原,胤甲居西河,帝桀居斟鄩,夏代500年同的都城一直沒有固定化。上古史害所記夏代的都城,饉以史家沒有爭議的那些來藐,從最西邊晉南的陽城,到束部山柬河南一帶的斟鄩,相距已逵二千多裏。學者們在考定夏代遺址的過程中,如果筒罩徒事,就很容易犯下刻舟求劊式的錯禊。
目录
圖表目錄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方法
一、研究動機與過程
二、研究重點與方法
第二節青銅爵、斝“雙柱”問題研究的回顧與途徑
一、青銅爵、斝“雙柱”功用說法的回顧
二、青銅爵、斝“雙柱”問題研究的新路徑
第三節青銅禮器對文化起源研究的意義
一、“青銅禮器”的意義
二、“禮器”的特質
三、青銅禮器與“圖騰崇拜”及族厨陸格
四、爵、盏、斝、觚在夏、商兩代禮器中的地位及特質
第四節夏、商文化的考古學研究概述
一、夏文化的探索及亟待突破的關鍵
二、商文化的探索及夏、商文化的斷代爭議
第二章陶駑起源?發展與形制問題的初步探討
第一節陶鬻起源問題的探討
一、關於“鬻”
二、陶鬻的起源
第二節陶鬻的發展與傳播
一、太湖系統陶鬻的發展與傳播
二、中原系統陶鬻的淵源、發展與傳播
三、海岱系統陶鬻的淵源、發展與傳播
第三節陶鬻的形式及其象徵意義
一、海岱系統陶鬻的圖騰意義
二、太湖及中原系統陶鬻的圖騰意義
第三章青銅爵、單的起源及“雙柱”問題研究
第一節青銅斝及其與陶鬻的關係
一、關於“斝”
二、青銅斝的興衰及演變概況
三、青銅斝起源的探討
第二節斝柱的意義及相關問題探討
一、斝柱的實際——祖形特徵“泥餅飾”的遺留
二、斝柱的意義——鳥的雙目
三、斝的精神因素——“金烏負曰”的圖騰象徵物
四、餘論——史前陶鬻、陶斝名稱的商榷
五、小結
第三節青銅爵及其與陶鬻的關係
一、關於“爵”
二、青銅爵的興衰及演變概況
三、青銅爵起源的探討
第四節爵柱的意義及相關問題探討
一、爵柱功用的探討
二、爵的精神因素——“金烏負曰”的圖騰象徵物
三、餘論——青銅爵的其它問題
四、小結
第四章青銅爵的來源對夏文化起源問題的啟示
第一節夏文化起源研究概述
一、當代學者研究的回顧
二、文獻有關夏族起源地點的說法
三、考古學文化與夏文化的關係
第二節封頂盏的起源及相關問題
一、關於“封頂蚕”
二、“封頂盏”的起源
三、“封頂蚕”的其它問題
第三節觚的起源及相關問題
一、關於觚
二、青銅觚的興衰及演變
三、陶觚的發展與來源
四、觚與圖騰文化的關係
第四節從青銅爵、封頂蚕、觚的來源探討夏族的起源
一、三大禮器來源研究結論的重點
二、夏文化起源的推溯
第五節從古傳說驗證及思考夏族的起源
一、大禹治水及與之相關的傳說
二、夏族圖騰的傳說
三、夏族起源及遷徒始末的總結
第五章青銅学的來源對先商文化及夏、商斷代研究的啟示
第六章結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