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风学术 第一辑

热风学术 第一辑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參考價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類: 图书,文化,文化理论,

作者: 王晓明,蔡翔主编

出 版 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3-1字数: 260000版次: 1页数: 265印刷时间: 2008/03/01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63373758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一百多年来,中国始终是一个激动人心的语词,从而激励着几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和不懈的思想探索。秉持这样一种知识传统,和鲁迅先生直面社会和人生的精神,对当下中国的各种问题以学术性的思考和回应,《热风学术》始与读者见面。在我们的编辑思想中,《热风学术》将坚持一种跨学科的学术视野和研究方法,努力为当代社会、历史、政治、经济、文学、文化等诸多学科构建一座公共交流的平台,并企望在这种交流中找到当代中国真正的问题所在,从而能给予真正严肃的、认真的、切实的学术回应。我们同时希望把当代中国置放于全球乃至更为复杂的语境中给予学术考察,因此,“问题”意识将构成《热风学术》主要的学术动力之一。《热风学术》致力于对当代中国的考察和研究,无意回避当代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巨大挑战,相反,我们将致力于对这种挑战的积极回应。坚持对当代中国的考察和研究,并不意味着对理论的拒斥,恰恰相反,《热风学术》期望在各种理论的对话、论战和交流中,能逐渐形成并完善新的理论和研究范式。

目录

阅读当下

从建筑到广告 王晓明

——最近十五年上海城市空间的变化

从亚洲金融危机看香港金融地产结构的困局与出路

“想象的欧洲”

——台湾房屋广告与符号消费

重返现场

空间与社会:作为社会主义实践的城市改造

——上海棚户区的实例(1949—1979)

略谈1950年代工人的物质生活 袁进 王有富

——以某钢铁厂的工人生活为例

文化诉苦:1950年代上海工人之言说政治

再解读

社会风景的寓言:解读陈凯歌的《孩子王》

革命文学的“激活”

——王蒙创作“自述”与小说《布礼》之间的复杂缠绕

“静物写生”中的艺术变奏 董之林

——关于两位“十七年”女作

热风

改革物语(之一)

——关于改革的通俗解释

理论翻译∥特约编辑:苏哲安

创新时代

诸众理论:初论未来政治主体的形象决断与可塑性

灵活人格:一种新的文化批判

从生命权力到生命政治

诸众的政治

诸众与工人阶级

——拉扎瓦多采访维尔奴

编后记

书摘插图

从建筑到广告

——最近十五年上海城市空间的变化

王晓明

我是上海人,从出生到现在,除了少年时代断断续续到郊区劳动过一年多,中年以后去国外长长短短居住过两三年,我一直没有长时间离开过市区。我出生在上海最雅致的购物街——淮海中路附近的一所医院里,也在这条路附近、因为昔日的法租界而形成的上海最安静的住宅区里长大;中学毕业进了北京西路上的一家工厂,五年问,几乎每个月都要去杨树浦的一家协作工厂干半天活,那周围有一所历史久远的监狱,更密集了大大小小的各类工厂;后来进大学读书、教书,就搬去了苏州河边——我现在也还是住在那里,那曾是老上海另一处工厂密集的地方;因为送女儿去浦东张江读高中,有三年时间,我差不多每周都要沿着龙阳路,在齐刷刷排列的新式公寓楼群间穿梭一回;后来她读大学了,学校位于闵行——1950年代新建的位于南郊的工业区,我也就因此熟悉了那一带尘土飞扬的公路和两边高矮参差的建筑;五年前,我获得母校之外的另一所大学的教职,那大学是在市中心北面的大场镇,于是我很快看熟了它附近一家挨一家的物流仓库的大门和进出其中的噪音巨大的卡车;三年前,在崇明觅得一套一室半的旧公寓,一有空就去那里看书发呆,我竟然连这上海滩唯一剩下的农业县,簇新的宽阔的公路,被遗弃在大片稻田间的昔日农场的破败砖房,都差不多了如指掌了……

……

热风学术 第一辑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