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古典行唐诗卷(花枝春满)
分類: 图书,文学,中国现当代随笔,
作者: 江城子著
出 版 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2-1字数: 224000版次: 1页数: 269印刷时间: 2008/02/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35436511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花枝春满》是“浪漫古典行”系列之唐诗卷。唐诗的青春精神及饱含着生命活力的风神情韵使它成为中国诗歌史上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在唐诗卷中,作者选取了最能体现唐诗气象的经典篇目,围绕着“青春”这个人生主题,用新锐灵动的手法对唐诗进行重构,进入诗歌体现的历史场景,进入诗人的内心,以心证诗,勾勒出五彩斑斓跳跃着的青春以及蕴染在青春底子上人生之思和瞬时感悟。 全书信息含量大,手法灵活,打破了传统解诗证诗的套路,可读性强。此外,与市场上同类的书相比,此书的一大亮点是:名人名言。页眉右上角的名言是经典中的经典,发人深省,同时对诗歌本身的理解是一种延伸和补充。
内容简介
我们深信,诗是不能被解释的,正如我们无力取来一片月光,摘来一朵花开,保存一段时光。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去体味古典诗词在我们心中留下的那一抹抹文化的与心灵的印记,是去品尝文字背后那份殷殷绵绵的情感,然后,用一种无力捕捉美好的怅惘心情,与你分享那份捧读经典的悲欣与真诚。
在“浪漫古典行”之唐诗卷《花枝春满》中,你会看到感性而又素朴的文字背后,那五彩斑斓跳跃着的青春:那青春的力,青春的美,青春的光青春的热,以及那份蕴染在青春的底子上的人生的深长之思和瞬时感悟。
目录
感受心灵的温度
天地苍茫之中,我依然独立
不思八九,常想一二
岁岁年年人不同
梦幻青春咏叹调
青春离家,叶落归来
不认命,要认理
我心即是宇宙
此生何所求,更上一层楼
迂回的道路,常常是达致目标的最近距离
胸阔千愁似粟粒,心轻万事如鸿毛
黑色的闺怨
从世界的中心,遁去如风
这首诗里『有意志』
伤心岂独息夫人
中国人怎样表达相思
迷失的意义
面对人生绝境,当有坐看云起的胸怀
不开心,毋宁死
秋浦河里充满诗意的忧愁
把寂寞说出来
人生是个圆球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人生得意有尽,人生失意无终
青春作伴好还乡
做什么,别做末路的英雄
心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宽
二十八个字的回忆录
生死双美之境
一个划分朋友的分水岭
无限可能性当中唯一的人生
给你的人生做做减法
一记钟声敲醒古今愁
用针线缝织的爱
一半是女人,一半是梦
渴望激情
人生可问,命运不可问
那一抹青涩的初恋
凌霄花与橡树的公案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花开堪折直须折
问世间,情为何物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与永恒拔河
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
人应效法水的智慧
成功者的黑夜
于无声处听惊雷
欲望如草
懂你,是懂我自己
中产阶层的人生写意
朋友哲学和共享体验
看破历史的巨眼英雄
此情可待成追忆
时间与距离是思念的两个酵母
遍地英雄下夕阳
一生一代一双人
小故事,大道理
我未成名君未嫁
不合时宜者的精神导师
任是无情也动人
满城尽带黄金甲
书摘插图
感受心灵的温度
少年落魄,薄宦沉沦,初以贡疏被愆,继因草檄亡命,这就是骆宾王的一生。
他天生一副侠骨,喜欢管闲事,打抱不平、杀人报仇、闹革命。
我们且看看他的侠骨,透露在诗里的侠骨——
《于易水送人》。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易水,是中国古代侠士秘密接头的地点。
史载,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遣荆轲刺杀秦王。其先,荆轲受燕太子丹知遇之恩,誓当为报,所谓“士为知己者死”是也。
这真是旷古未有的一场悲壮的送别。
秋风萧瑟,易水深寒。燕太子丹及宾客,在万千士兵的簇拥下,全身皆着素服,送荆轲于易水。
一片白色的衣冠,迎着凄冷的秋风瑟瑟抖动,士兵的甲胄与金戈上都泛着寒光,只有偶尔一声马的嘶叫,击破长空,传至很远很远的地方。
荆轲知道,此去必死。太子及宾客也知道,荆轲没有生还的希望。但是,为了这个伟大的使命,为了太子的知遇之恩,为了全天下侠士的光荣,也为了证明我荆轲并不惧死,我此去又何必生还?
昨日,燕太子丹还在对我说:“日已尽矣,荆卿难道改变主意了?现在我已经为卿准备好了行装,为什么还迟迟不出发呢?”太子对我真是用心良苦啊,车骑美女,恣我所欲。但是太子昨天所说的每一句话,此刻就像鞭子一样,猛烈地抽打着我的自尊。
我荆轲岂惧死哉,我是在等待我的剑友、我的知己盖聂,全天下只有我和他,才是当之无愧的剑客。谁承想,太子竟为我挑选秦舞阳作为副手,可叹秦舞阳年轻时虽手刃一人,实则一懦夫耳,这不是让我去送死吗?
我多想成就刺杀秦王的伟业啊,这是全天下剑客梦寐以求的壮举,这是全天下黎民百姓翘首以盼的义旗。但是我没有能够等到我的知己。
走吧,慷慨地走吧,不能让太子失望,不能让全天下剑客失望,不能让全天下黎民百姓失望。
临别之际,荆轲的知交,燕国击筑第一高手高渐离击筑送别。
筑声生脆尖利,声如裂帛。听了高渐离的击筑声,荆轲热泪盈眶,应声而歌,歌声短促、悲凉,易水为之呜咽,士兵皆垂泪涕泣。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将鞭子朝空中重重地一甩,登上车子,头也没回,绝尘而去。
然而,“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大约九百年以后,才有骆宾王站在易水边,感受这心灵的温度。他想到了什么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