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舞蹈鉴赏
分類: 图书,艺术,舞台艺术 戏曲,
作者: 袁禾主编
出 版 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3-1字数: 323000版次: 1页数: 271印刷时间: 2008/03/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61756942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进入新世纪后,中国的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其目的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为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促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健康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的要求,全国高等学校从2006年秋季起普遍设置公共艺术课程,作为限定性选修课程。公共艺术课程与其他公共课程一样,是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它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配合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全国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我社编辑出版了这套“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系列教材”,包括《艺术导论》、《大学音乐鉴赏》、《大学影视鉴赏》、《大学戏剧鉴赏》、《大学美术鉴赏》、《大学书法鉴赏》、《大学戏曲鉴赏》、《大学舞蹈鉴赏》,共八本。
该套教材在编写原则上,一是适当考虑各艺术门类知识的完整性,也就是说,在教材整体框架的设计上,将各艺术门类的基本知识、经典作品按其内在的逻辑架构反映出来,做到整体结构科学合理,各艺术门类知识完整;二是充分考虑非艺术门类专业学生的接受能力,也就是说,教材的编写切忌过于专业化,力求做到专业知识通俗化;三是教材以讲座的形式呈现,做到深入浅出,有一定的可读性,使学生喜闻乐见。这样,我们希望广大学生通过公共艺术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人文素养;了解和吸纳中外优秀艺术成果,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发展形象思维,提高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
目录
绪言
第一章舞蹈的形成与发展
一、生命与神灵对话
二、功能的延展及转换
第二章舞蹈艺术的特征
一、动态性——时、空、力的流动
二、情感性——内在宣泄的极致
三、意象性——“实象”与“虚象”的融
第三章舞蹈的种类
一、形式类型
二、结构类型
三、体裁类型
四、功能类型
五、风格类型
六、文化性质类型
第四章舞蹈作品鉴赏
一、中国古典舞
优秀作品赏析
《荷花舞》
《飞天》
《春江花月夜》
《金山战鼓》
《新婚别》
《黄河魂》
《小溪江河大海》
《木兰归》
《醉鼓》
《秦王点兵》
《旦角》
《庭院深深》
《踏歌》
《秋海棠》
《谢公屐》
《扇舞丹青》
《茶倌》
……
二、中国民间舞
三、芭蕾舞
四、现代舞
五、新风舞
第五章舞蹈精品的甄别
结语
参考书目
撰稿说明
书摘插图
第一章 舞蹈的形成与发展
最初人类为什么跳舞,时至今日仍然有许多不同的说法,比如出于巫术,出于游戏,出于劳动,出于宗教祭祀,等等。事实上,无论跳舞的初衷是什么,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跳舞是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共同需求,是生命的需求。
一、生命与神灵对话
人之初,面对着自然界那无常的灾难 一猛兽、洪涝、干旱,同时也面对着自然界那慷慨的赐予——日月草木、雨露甘霖,先民们感到神秘、恐惧、敬畏和迷茫。这一切,促使“万物有灵”观念的形成。为了获得神灵的佑护,谋求较好的生存环境,先民们幻想能与神灵沟通、对话。而沟通人神的使命,似乎非舞蹈无以完成。因为舞蹈的物质构成就是人本身,人是一个充满灵性、负载着精神和灵魂的奇妙之物。舞蹈用无声的肢体语言同那个无形的世界对话,将它的灵与肉直接呈现给神灵。这样的呈现,是灵与灵的接触、灵与灵的交流、灵与灵的握手。人们坚信,在这种境界中,人的世界和神的世界能够彼此联通,相互理解。所以,先民总是利用舞蹈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愿望。例如,在我国发现的多处古代崖画中,有许多表现自然崇拜、生殖崇拜、图腾崇拜、巫术祭祀的舞蹈形象,诸如广西花山崖画中在船上载歌载舞祭奉河神的人像;内蒙古的阴山崖画上祭祀祖先和神灵、庆功起舞的场景以及起舞求雨的“祈雨图”;乌兰察布崖画中的生殖崇拜舞蹈人像,等等。
世界著名舞蹈史学家、音乐家、德籍犹太学者库尔特萨克斯指出:舞蹈“使人能和‘无限’也就是和神灵融为一体”,“谁理解舞蹈的魔力,谁就与上帝同在”。他还指出:“‘非尘世的和超人的活动就是舞蹈’这个崇高的概念,是一笔从远古流传下来的精神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