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四宝——笔
分類: 图书,文化,中国文化,
作者: 沈婷编著
出 版 社: 中国华侨
出版时间: 2008-3-1字数: 126000版次: 1页数: 181印刷时间: 2008/03/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2224933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笔、墨、纸、砚,于中国传统文人而言,可谓缺一不可。无论为官为民、地位高下、持何种思想、品德优劣,都操着这同样的一套书写工具。要在中国传统文人中间找到一条一致认同的共通性,着实不易,恐怕也只有这与之长相厮守的“文房四宝”堪任其职了。而作为书法和绘画的工具,传统的笔墨纸砚还在使用,使我们得以熏陶于独特的艺术韵味之中。另一方面,其本身的取材和制作之精细讲究暂且不论,就其形制而言,在满足了各种实用要求后,早已由实用而艺术了。文人们案头品赏把玩,自可消解倦怠,使神气清爽。小指粗细的笔管、方寸大小的墨块、巴掌大小的砚台,都可以做各种装饰及精妙雕刻,纸的情况毫不逊色,有各种暗纹的精美的笺纸,规格种类繁多。由名人名家流传下来的笔墨纸砚更是备受青睐。长期浸渍于文化之中的结果,是使自身于文化艺术而言蔚然一宗。如今我们怀着敬畏之情,分四册——《笔》、《墨》、《纸》、《砚》,分别介绍这四位古老的文房使者,其发展渐进之种种委曲,于此或可知其一二。
内容简介
在林林总总的笔类制品中,毛笔可算中国独有的品类了。具有中华民族独特风格的书法、绘画是离不开毛笔的,毛笔作为中国古代文字书定、绘画创作的基本工具之一,与其他传统的文房用具一起对中华文化的传播、文明的传承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历来受到书画家的喜爱。
一套详细讲述笔墨纸砚起源、发展、流派、制作、使用、收藏的图书。
专家执笔,文字简炼,条理明晰,内容充实。使用和收藏鉴赏之启蒙,文化和艺术工艺之传承。
作者简介
沈婷,香港中文大学文学硕士,后又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对中国古典文学及文化用力甚深,颇具造诣,喜诗词,擅书法,深悉各种毛笔之特性。对于毛笔的历史、发展、收藏和鉴赏等各方面研究有年,确有独到心得。
目录
第一章毛笔的历史
第一节溯源——远古笔祖
第二节发展——宣笔显风流
第三节繁盛——湖笔走天下
第四节瞻望——余韵悠长,老树新芽
第二章毛笔的传奇
第一节说笔
第二节关于笔的民间传说和典故
第三节历代名人与笔
第四节制笔巧匠的故事
第三章毛笔的鉴赏
第一节毛笔的种类
第二节毛笔的制作
第三节毛笔的选择、使用与保养
第四节各地名笔
第五节鉴赏秘要
第四章诗文中的毛笔
第一节颂笔之诗
第二节颂笔之文
附录与笔有关的其他文房用具
书摘插图
第一章毛笔的历史
第一节溯源——远古笔祖
毛笔是一种独特的书写工具,在古代,它不仅是古人必备的文房用具,而且是表现中国书法、绘画韵致不可替代的工具。毛笔的起源
中国毛笔历史悠久,它的产生是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最初,小锥、尖锐的骨器是主要使用的书写工具。《物原》说:“伏羲初以木刻字,轩辕易以刀书,虞舜以漆书于方简。”说的是远古时人们是在木和骨上用刀刻划或用梃点漆在竹简上书写。“梃”这种工具在今天一些民间木匠的墨斗中还能看到,是用来画线和作记号的。后来又出现了“蝌蚪笔”。《篆文入门》中云:“古代以竹笔涂点,漆于竹简,竹滑漆,不能行画,辄成头粗尾细之状,其形像蝌蚪,故得此名,然至今已不可见。”“蝌蚪笔”可以说是毛笔的前身,在我国笔的发展历史中属于从原始硬笔到软笔的过渡类型。后来,聪明的中国人又将“蝌蚪笔”改进为一端有动物毛的毛笔。从出土文物看,在公元前l6~前11世纪的商代,已有用毛笔书写的痕迹。 关于毛笔的具体创造者,在我国,有一种传统的说法,认为毛笔是秦时蒙恬创造的,晋人张华的《博物志》上就有“蒙恬造笔”的记载,南朝周兴嗣《千字文》中也有“恬笔伦纸”之说,都把蒙恬作为制造毛笔的始祖。晋人崔豹在《古今注》中也记:“牛亨问日:‘自古有书契以来,便应有笔,世称蒙恬造笔,何也?’答日:‘蒙恬始造,即秦笔耳。以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所谓苍毫,非兔毫竹管也。”’但随着考古发现的不断增多,证明了我国毛笔的使用要比秦代早得多。1954年长沙左家公山战国墓中发现了毛笔,证明战国时便有了毛笔。更早的毛笔实物之所以没有被发现,主要是因为它容易腐朽,没有被保存下来。
而更早的佐证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一些彩陶上,发现有用毛笔描绘的花纹,它们表面所绘的动物图案及几何纹饰明显地呈现出用毛笔描摹过的痕迹。这些彩绘的图案,笔触流利清晰,挥洒婉转自如,粗细轻重得体,美妙而匀称,不是竹子、木头或者是其他质地的材料所削制成的刻划工具可以做到的,而应该是富有弹性效果的毛制笔类所为。因此,学者推测,此时已出现原始毛笔的雏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