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富论(图文版)
分類: 图书,经济,经济学理论 ,政治经济学 ,
作者: (英)亚当斯密著,孙善春,李春长译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8-1-1字数: 629000版次: 1页数: 622印刷时间: 2008/01/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7590583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在亚当斯密那里,政治经济学已发展为某种整体,它所包括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亚当斯密第一次对政治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做出了系统的研究,创立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把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马克思
内容简介
《国富论》,全名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初版于1776年,它的出版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该书将经济学、哲学、历史、政治理论和实践计划综合在一起,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动过程做了系统的描述。该书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被誉为西方经济学的“圣经”、“第一部系统的伟大的经济学著作”,一经发表马上被翻译成多种文字。时至今日,许多国家制定政策时仍以该书的基本观点作为依据。无论是对经济学感兴趣的普通读者,还是专家学者,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启发和阅读的快感。
作者简介
亚当斯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经济学的创立者,被奉为现代西方经济学的鼻祖。 亚当斯密主张自由竞争,抨击重商主义,这对英国经济政策曾起过重大作用。其个人在经济学界中拥有崇高的地位,直至今日,他的思想仍是所有主流的经济学理论必须参考和借鉴的基础。亚当斯密的代表作品为《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
目录
序论与本书计划
第一篇 论劳动生产力进步的原因,兼论劳动产品在不同阶级人民之间自然分配的顺序3
第一章 论劳动分工
第二章 论造成分工的原由
第三章 论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
第四章 论货币的起源和作用
第五章 论商品的真实价格与名义价格,即用劳动表示的商品价格与用货币表示的商品价格
第六章 论商品价格的组成部分
第七章 论商品的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
第八章 论劳动工资
第九章 论资本利润
第十章 论工资与利润随劳动与资本用途的不同而不同
第一节 起因于用途本身的性质的不平等
第二节 起因于欧洲政策的不平等
第十一章 论地租
第一节 论总能提供地租的土地生产物
第二节 论有时提供有时不提供地租的土地生产物
第三节 论总能提供地租的生产物与有时提供有时不提供地租的生产物二者价值比例的变动
顺便谈谈前4世纪白银价值的变动
金银价值比例的变动
怀疑白银价值仍在继续跌落的根据
社会进步对三种天然产物的不同影响
关于白银价值变动的结论
改良的进展对于制造品真实价格的影响
本章结论
第二篇 论资财的性质、积累和用途
引言
第一章 论资财的划分
第二章 论作为社会总资财一个特殊部门的货币,或论维持国民资本的支出
第三章 论资本积累,或论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
第四章 论贷出取息的资财
第五章 论资本的各种用途
第三篇 论不同国家财富的不同发展
第一章 论财富的自然发展
第二章 论罗马帝国崩溃后农业在欧洲旧状态下所受的阻碍
第三章 论罗马帝国崩溃后城市的兴起及其进步
第四章 论城市商业对农村改良的贡献
第四篇 论政治经济学体系
引言
第一章 论商业主义或重商主义的原理
第二章 论限制进口国内能生产的商品
第三章 论对来自贸易差额被认为于我不利的国家的各种商品进口实施特殊限制
第一节 论即便根据重商主义原则,这种限制也不合理
顺便谈谈储金银行,尤其是阿姆斯特丹的储金银行
第二节 论即便根据其他原则,这种特殊限制也不合理
第四章 论退税
第五章 论奖金
关于谷物贸易和谷物法令的离题论述
第六章 论通商条约
第七章 论殖民地
第一节 论建立新殖民地的动机
第二节 论新殖民地繁荣的原因
第三节 论发现美洲和发现经由好望角到东印度的航道给欧洲带来的利益
第八章 关于重商主义的结论
第九章 论重农主义,或论把土地产物看做是各国收入或财富的唯一来源或主要来源的各种政治经济学体系
第五篇 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
第一章 论君主或国家的开支
第一节 论国防开支
第二节 论司法开支
第三节 论公共工程和公共机构的开支
第一项 便利社会商业的公共工程和公共机构
第二项 论青少年教育机构的开支
第三项 论对所有年龄层次的人进行教育的机构的开支
第四节 论维护君主尊严的开支
本章结论
第二章 论一般收入或公共收入的来源
第一节 专属于君主或国家的资金或收入来源
第二节 论赋税
第一项 租金税、土地地租税
第二项 利润税或资本收入税
第三项 劳动工资税
第四项 打算不加区分地施加在各种不同收入上的税
第三章 论公债
书摘插图
第一篇论劳动生产力进步的原因,兼论劳动产品在不同阶级人民之间自然分配的顺序
劳动生产力最大的进步,以及劳动在任何地方的运用中体现的大部分的技能、熟练度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
通过研究劳动分工在某些具体制造业中所起的作用,我们可以更容易地理解它在社会一般产业中所产生的影响。人们一般认为,在某些微不足道的制造业中劳动分工实施得最细;可是这也许并不是因为小制造业真的比其他更大的制造业分工更细。在那些为少量需求作出供应的小制造业里的工人总数必定很少,不同工作部门的工人通常可以集中到同一个厂房中,同时受到观察者的注意。相反,大型制造业为大多数人供应巨大的需求,每一个工作部门都雇佣大量的工人,无法被集中在同一个工厂之内,我们在同一时间地点几乎只能看到在一个小部门中所雇佣的工人。因此,比起那些小制造业,这种制造业实际上分成了更多的部门,而分工却不是十分明显,因此较少被人注意。
所以我们且举一个微不足道的制造业为例,其劳动分工常常被人注意:制扣针业。即便再努力,一个没有业务经验且不会熟练使用机器(该机器之发明可能也是劳动分工的结果)的工人,一天可能l枚针也造不出来,更不要说20枚了。按照这种制造业的运行方式,不仅全部工作是一个专门的行业,而且其中大部分部门也都分成专门的行业。一人抽丝,另一人拉直,第三人切断,第四人削尖,第五个人磨光顶端以便安装针头;做针头就要求有两三道不同的操作;装针头是一项专门的业务,把针刷白,甚至将针装进纸盒中也是一项专门职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