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理论(第3版)

分類: 图书,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
作者: 夏德钤,翁贻方 编著
出 版 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5-1字数:版次: 3页数: 434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111020431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教材主要介绍分析和设计反馈控制系统的古典理论和应用的方法,全书共九章,内容有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根轨迹法、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非线性系统分析、采样控制系统和平稳随机信号作用下线性系统的分析等。
本书为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等自动控制类专业教学用书,还可供从事自动控制系统工程的技术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
夏德钤,1928年生,教授,长期从事自动控制理论与系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研制了国我首台自动仿形铣床进给伺服系统,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曾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自动化学报编委、电气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全国高等学校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参加了首部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编著,并任自动控制与系统工程卷编委和自动控制系统分支主编。主要著述有《反馈控制理论》、《自动控制理论》及有关论文十余篇。
目录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第一章 引论
第一节 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
第二节 自动控制系统的类型
第三节 自动控制理论概要
第四节 自动控制系统中的术语和定义
第二章 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
第一节 线性系统的输入一输出时间函数描述
第二节 线性系统的输入一输出传递函数描述
第三节 非线性数学模型的线性化
第四节 典型环节的数学模型
第五节 建立数学模型的实验方法简介
第六节 框图及其化简方法
第七节 信号流程图
小结
习题
第三章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
第一节 典型输入信号
第二节 线性定常系统的时域响应
第三节 控制系统时域响应的性能指标
第四节 一阶系统的暂态响应
第五节 二阶系统的暂态响应
第六节 高阶系统的暂态响应
第七节 根据时域响应建立数学模型
第八节 线性系统的稳定性
第九节 劳斯-赫尔维茨稳定判据
第十节 小参量对闭环控制系统性能的影响
第十一节 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
第十二节 给定稳态误差和扰动稳态误差
第十三节 线性系统时域响应的计算机辅助分析
小结
习题
第四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第一节 根轨迹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绘制根轨迹的基本条件和基本规则
第三节 广义根轨迹
第四节 滞后系统的根轨迹
第五节 利用根轨迹分析系统的性能
第六节 用MATLAB绘制系统的根轨迹
小结
习题
第五章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
第一节 频率特性
第二节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第三节 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绘制
第四节 乃奎斯特定判据和系统的相对稳定性
第五节 系统的频率特性及频域性能指标
第六节 频率特性的实验确实方法
第七节 用MATLAB进行系统的频域分析
小结
习题
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
第一节 线性系统校正的概念
第二节 线性系统的基本控制规律
第三节 常用校正装置及其特性
第四节 校正装置设计的方法和依据
第五节 串联校正的设计
第六节 反馈校正的设计
第七节 反馈和前馈复合控制
第八节 MATLAB在线性系统校正中的应用
小结
习题
第七章 非线性系统的分析
第八章 采样控制系统
第九章 平稳随机信号作用下线性系统的分析
附录
英中文控制理论词汇对照表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一章 引论
在现代的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领域中,自动控制技术得NT广泛的应用。所谓自动控制,就是采用控制装置使被控对象(如机器设备的运行或生产过程的进行)自动地按照给定的规律运行,使被控对象的一个或数个物理量(如电压、电流、速度、位置、温度、流量、浓度、化学成分等)能够在一定的精度范围内按照给定的规律变化。
将自动控制技术用于生产,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改进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改善劳动条件和加强企业管理。将自动控制技术用于国防领域,可提高部队的战斗力,促进国防现代化。自动控制技术在探索新能源、发展空间技术、改善AIf]*-活以至处理经济、社会问题等方面都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本章将概括地介绍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并对本课程的内容作一简介,使读者对自动控制理论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以便能主动地学习以后各章节。
第一节 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
为达到某一目的,由相互制约的各个部分按一定规律组织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整体,称为系统。它一般由控制装置(控制器)和被控对象所组成。
自动控制系统有两种最基本的形式,即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
开环控制是一种最简单的控制方式,其特点是,在控制器与被控对象之间只有正向控制作用而没有反馈控制作用,即系统的输出量对控制量没有影响。开环控制系统的示意框图如图1.1.1所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