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中国;迁都与中国历史大动脉的流向

分類: 图书,历史,历史知识读物,中国古代史,
作者: 辛向阳,倪健中主编
出 版 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2-1字数: 600000版次: 1页数: 501印刷时间: 2008/02/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08720494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打开中国政区地图,最耀目的都城:北京。 打开中国历史地图,最显眼的都城:西安、北京。 有太多太多的“首都”在落满历史尘埃的故纸堆里偏偏被遗忘,被掩埋…… 辽阔的中华大地,曾有几百座城市做过都城。 迁都是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一根红线,无数中国历史的隐秘都可通过这根红线窥视出来:中国政治的诡谲、军事的机心、经济的跌宕、文化的瑰丽、社会的纷纭、人性的芜杂…… 迁都是中国历史剧烈震荡的政治波谱图和晴雨表。 研究迁都,可以使我们更清楚地认知自己。
首都是一个魂牵梦萦的地方,又是一个让人时时心痛、倍感惆怅的地方。都城是一个国家的和一个民族的文化中心。迁都是中国历史剧烈震荡的政治波谱图和晴鱼表。
彰显中国大迁都的历史轨迹,阐释中华民族的命脉!一部中国史等于一部“废”都史!东进与大十字,中国首都迁变的历史规律!迁都,影响国家历史的前沿因素!
再现《国是论衡》精品丛书,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立足于珠峰之巅,笔墨如汪洋恣肆。多视角的大历史观,新文化范式和表达方式,持续的影响力和独特的震撼力!
国内第一部休闲政论百科全书式的丛书!一个创造大众阅读时代的前锋巨作!再现原创经典之魔力!
内容简介
在中国历史上,有太多太多的『首都』在落满尘埃的故纸堆里被遗忘,被掩埋。
辽阔的中华大地,曾有几百座城市做过首都。每一个『首都』代表了一个特定时期的文明,每一个『首都』都是一个文明发展的丰碑。这些首都的文化浸润了整个中国。
迁都是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一根红线,无数中国历史的隐秘都可透过这根红线窥视出来:政治的诡谲、军事的机心、经济的跌宕、文化的瑰丽、社会的纷纭、人性的芜杂……
迁都是中国历史剧烈震荡的政治波普图和晴雨表;从迁都的轨迹申可以破译出中华文明口以长存不息的密码!
目录
导论 我们为什么研究首都与迁都
序章 首都中国:历史动脉的主体流向与国都迁移
世界上迁都最频繁:首都有几何
驿动的神魄:中国人的择都标准与定都学
东进与大十字:中国首都迁变的历史规律
都形览胜:几大名都比较
国都三想:畅想、随想、感想
第一章 迁都!迁都!迁都!
区域差别与首都变迁:从里约热内卢到巴西利亚
政治变革与首都变迁:从波恩到柏林
工业化与首都变迁:日本东京迁都的跨世纪构想
政治冲突与首都变迁:从费城到华盛顿
第二章 日落西河地:夏都变迁
神话和英雄的时代
阳城:中国的“创世纪”
夏邑:夏朝的开国大典
斟(寻耳):最早的宫廷政变和太康失国
从斟郡到帝丘:敢问路在何方
少康复国:血泪之路
原老邱西河:日落西河
二里头:夏国之都
第三章 黄河卷出龙门路:殷都变迁
先商文化:符号构建的历史
毫都变迁:定鼎中原
盘庚迁殷:商朝历史的转折点
文起八代之衰:殷商都城的历史地位
第四章 双龙戏珠:西周都城
木秀于林:先周灭商之前的变迁
丰镐:西周根基
露天剧场:西周沧桑在丰镐
成周:陪都风采
职能分散:西周两京制研究
第五章 春秋都城的都城春秋
东周洛邑:由陪都升首都
文章 过后:“国人”的“悲剧”
权力金字塔的坍塌:政治上的震荡与融合
万世圣地之初:鲁都曲阜
霸业得兴地:齐都临淄
美酒一杯,吴娃双舞:吴都苏州
钟灵毓秀:越都绍兴
英雄悲歌颂淮阴:宋都商丘
其作始也易:郑都新郑
幽燕初为都:燕都蓟
三分之始祖:晋都新田
楚腰纤细掌中轻:楚都郢
百代雄风之征:秦都雍
春秋定都规则
第六章 诸侯“国都”:战国时代
无义战年代
风云际会:是骡子是马,牵出去遛遛
泱泱乎大风也哉:齐都变迁
走向谷底之路:楚都变迁
有所附则无不重:燕都变迁
天下之咽喉:韩都变迁
悲歌慷慨:赵都变迁
东京初梦:魏都变迁
通向顶峰之路:秦都变迁
第七章 秦时明月:千秋大梦咸阳觉
咸阳:巍巍帝都
秦首都研究
三月大火:咸阳劫难录
战时首都:项羽定都彭城
第八章 天选人择:西汉帝京
双重智谋:刘邦的分封与定都
西汉长安:两个世纪的辉煌
西汉首都研究:三秦文化,光彩照人
第九章 东汉沧桑:无奈的选择
长安的失落:东汉与首都东迁
洛阳:天下第一京
洛阳都市生活点萃
军阀混战时的东汉首都
第十章 三国魏蜀吴:都城故事多
魏都变迁
天府蜀都
辗转吴都
第十一章 多少都城烟雨中:魏晋南北朝时代
两晋帝都:占据人间多少春
前秦长安:乱世中的“桃花源”
盛乐一平城一洛阳:从野蛮到文明
东西二魏:兄弟阋墙
建康: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十六国帝都
第十二章 从平城到洛阳:孝文慕化踞中原
北魏:前期国都
魏孝文帝:漫漫东迁路
南讨谋迁:孝文帝的远见与谋略
千世绝冠魏洛京
第十三章 隋风掠过:三十七年的首都简史
走出乱世:隋的崛起
文帝定都:新帝王新气象
炀帝迁都:为“私”为“公”
第十四章 唐都天泽西望长安
李渊起兵:隋文帝的疏漏
定都长安:长治久安的乞望
则天迁都:神都能容忍龙凤易位吗
安史之乱中的“国都”与晚唐的首都
第十五章 五代十国都城涌
半世风云话汴州
梦华销尽,徒叹城郭犹是
锦江春色,玉垒浮云:前蜀政权
歌舞西湖:吴越古都西府城
特殊的洗礼:吴和南唐的首都扬州、南京
南北割据势力之都:太原、江陵、番禺、长沙、福州、建州
第十六章 北宋皇城:天子打坐开封府
黄袍加身:宋朝的建立
清明上河图:宋都汴梁
天下第一都:开封
三十三日“大楚”朝都
第十七章 都魂北旅:辽五京
辽上京:“北京”的故事
辽东京:地域性陪都
辽南京:一个伟大国都的初生
辽中京:宁城的传说
辽西京:西望风云
第十八章 羌管悠悠:金五京的变迁
金上京:四朝帝都
金东京:辽阳岁月
金北京:一段往事
金西京:防御重镇
金南京:南下之门
金中都:完颜亮的杰作
第十九章 西夏帝都:西北大川唱大风
神秘的黑水城
从西京到东京:西夏人的攻守智慧
“人形”结构:西夏都城兴庆府
第二十章 直把杭州作汴州:南宋首都
南下,南下:宋高宗心头的情结
锁定临安:南宋天子永别中原
后庭玉树:临安
第二十一章 马背驮出几首都:元朝研究
草原之都:和林
元上都:开平
元大都北京汗八里城
第二十二章 日月洪业:明朝国都的定迁
风雨含珠:元末农民起义军的“国都”
朱元璋的“天命”:国都龙脉应安在
南下,北上:“燕王”的迁都
陪都南京和兴都安陆
李白成进京与崇祯南迁之议
南明:昙花“国都”
第二十三章 六迁其都:清朝都城录
肇基之地:佛阿拉城
天眷兴京:赫图阿拉
临时国都:界凡萨尔浒
后金东京:辽阳
后金盛京:沈阳
清陪都:盛京
定鼎之都:北京
政治浪漫主义:清末的迁都风波
清朝迁都的“三律”
第二十四章 历史一瞬:太平天国定都天京
进据中原,还是专意金陵
第二十五章 民国变迁:首都春秋风雨
南京:孙中山心目中的首都
孙袁定都之争:北上还是南下,共和还是帝制
1912年~1928年的北京:封建军阀与政治混战
北伐与定都武汉
二定南京:有名无实的首都
民国首都的北行与西上
还都南京:“王气”在哪里
跋
书摘插图
序章 首都中国:历史动脉的主体流向与国都迁移
中国是一个巨大的谜,它有很多令人不解的地方,它有很多世界上最有特色的发明、制度和文化。中华民族尽管是世界上最为安土恋乡的民族,但中国却是世界上迁都最频繁的国家;尽管中国有世界上最严格、最完整的定都论纲与原则,但它却是世界上曾经有过国都最多的国家。
这看起来相当矛盾。其实,走进历史,抓住中国首都变迁的规律,就会解开这一团迷雾。
中国可以说是一个都城型的国家,一切围绕首都来展开和建构。这里,我们称为首都中国。其实,“中国”二字的本意就是“国都”、“京师”。“国”字,原意是指城、邑。当先民因农业的发展而定居下来之后,以部落首领的居住地为中心,逐步形成了初期的居民点与城市,城里为国。西周时,周王被称为天子,由他分封或得到他承认的国就称之为诸侯。但不论是天子还是诸侯,他们居住的城邑一律都是国。那么,怎么区分天子国与诸侯国呢?由于天子居住的“国”(京师)处于中心与枢纽地位,于是被称为“中国”。显然,“中国”就是指“京师”,指“首都”。《诗经大雅》中的《民劳》篇中有“惠此中国,以绥四方”的诗句,还有“惠此京师,以绥四国”的诗句。“中国”就是“首都”,“首都”便是“中国”。
当然,“首都中国”这是一般的字面上的含义。不过,单从这一字面上的含义来看,“中国”与首都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当然,“首都中国”还有它更深的内涵。
“首都中国”有它特殊的含义:(1)中国的一切是围绕首都来展开和构建的,首都在中国社会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都的命运往往就是王朝的命运,首都衰败、覆灭了,王朝也就衰败、覆灭了。(2)首都的政治制度、文化状况等的面貌就是中国的面貌。首都的政治体系往往就是中国的政治体系,首都的文化则往往便是中国文化的缩影。每一个首都基本上都是一个王朝的浓缩。从首都可以窥见王朝的历史背影。(3)中国的历史就是由一个个首都的历史整合而构成的。围绕着首都的迁变、发展,中国历史上演着一幕幕生动的活剧,中国的历史便由此而展开。(4)中华文明跟着国都移动的脚步不断从西向东,从北向南,从南再向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