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派与东亚美术

印象派与东亚美术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參考價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類: 图书,艺术,绘画,绘画理论,

作者: 王才勇著

出 版 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字数: 150000版次: 1页数: 275印刷时间: 2008/01/01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214050151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凭借西方现有的相关资料,力图阐释印象派所受之东亚影响的具体所在,进而例释东方传统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化运动间的内在关联。全书分为理论篇和画家篇两篇,理论篇介绍了印象派与东亚美术的关联、印象派兴起时代的美术语境、印象派形式语汇中的东亚印痕等;画家篇,介绍了惠斯勒、马奈、德加、梵高、劳特累克等著名画家。

目录

引言

理论篇

东亚美术西渐小史

印象派与东亚美术的关联

印象派兴起时代的美术语境

东亚美术对印象派的启示意义

印象派形式语汇中的东亚印痕

画家篇

惠斯勒

马奈

莫奈

德加

卡萨特

塞尚

梵高

高更

劳特累克

结语

附录 美术现代性的源起及对东亚传统美术的再认识

书摘插图

理论篇:

东亚美术西渐小史:

东亚美术西渐的历史是与整个东学西渐史相依相随的,但就像美术较之于其所从出的其它物质文明成果一般是后发地引起关注的那样,东亚美术西渐要比东学西渐本身晚得多。如果说东学西渐最早可远溯到古罗马时代,那么,欧洲人对东亚美术工艺品的最早了解有迹可循的应该在16世纪初。虽然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某些欧洲画家的作品中曾出现过一些与中国山水画画法相似的风景,如萨塞塔(Sasseta,约1392-1450)和帕提尼尔(Joachim Patinir,约1480-1524)的作品,还有16世纪的阿巴特(Niccolo de Abate,约1509-1571)和达-芬奇(Leonard da Vinci,1452-1519)的作品。但这只是画法上的相似,迄今无法证明,这些欧洲画家当时曾看到过中国山水画。这些画家当时所画的是“想象中的山水……无论东方还是西方,艺术家的创造在心理上都有某种相似,在人的心理过程相近时便有可能画出类似的山水风景”①。而到了16世纪初,当时与传教士、外交使节一起来到中国的欧洲商人则开始将视线投向工艺美术品,主要是瓷器。据载,葡萄牙人于1516年到达中国广东的澳门后便向欧洲运回大量中国瓷器,如今,“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就收藏着最早被运到欧洲的两件白色瓷瓶。……德国画家丢勒(Albrecht Duerer,1471一1528)在其1515年所画的素描中置于两根奇特柱子之间的便有这种具有中国陶瓷特征的花瓶:一件是宋元时期的青花瓷器,另一件细长的瓷壶应该是明朝景德镇产的白瓷。丢勒的素描可能是欧洲著名画家对中国艺术产生兴趣的最早体现。”②据载,“荷兰1596-1598年间的人物画中还曾出现过中国人的形象。”③

……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